就在北方的戰火連綿不絕、硝煙瀰漫之際。
由於他的反覆投誠,並且和秦明教勾結被劉松山知道,馬潮清敏銳地察覺到滿清已經對他起了剷除之意,這讓他深感不安與憂慮。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派遣李長老帶著豐厚的禮物前往北地府尋求援助。
說起這北地府知府(即市長)李陽,他曾是赫赫有名的穆堂主的得力手下。
如今時過境遷,安定(平涼)穆堂主的勢力也逐漸分散開來。
其中,穆老三當上了天水知府,穆老二則成為了安定知府。
儘管如此,他們之間依然有著千絲萬縷、難以割捨的聯絡。
而那位穆堂主呢,則選擇了在馬教主麾下效力,為其出謀劃策、衝鋒陷陣。
此次李長老不辭辛勞地趕到北地府,目的只有一個——懇請革命軍出兵相助。
說來也巧,這李陽恰好是李長老的親侄兒,兩人關係頗為親密。
當李長老見到李陽後,便迫不及待地說明了來意,並懇請他能夠施以援手。
然而,李陽卻面露難色,回應道:“伯父,小侄如今只是一名革命軍的政治工作人員而已,對於是否出兵一事並無決策權。若您真有此需求,我建議您要麼去面見我們的元首,要麼直接找上兵部商議此事。”
聽到這番話,李長老不禁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道:“賢侄啊,長安路途遙遠,一來一回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只怕等我從長安求得援兵歸來之時,咱們教主早已支撐不住,被清軍徹底擊潰了呀!”
面對李長老的擔憂,李陽沉思片刻後,給出了一個主意:“伯父,依小侄之見,您不妨勸說教主暫且假意投靠清朝,以緩兵之計拖延時間,等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只見那李長老眉頭緊皺,臉上露出為難之色,沉默片刻之後方才緩緩開口說道:“眼下也只能如此行事了,但老夫還是希望諸位能夠念及咱們同屬一教的情分,給予我們一定的支援啊!”說完這話,他滿懷期待地看著眾人。
站在一旁的李陽微微頷首,表示定會盡力相助。待李長老轉身離去之後,李陽略作思索,隨即揮筆疾書,寫下一封書信。緊接著,他將這封書信小心翼翼地封裝好,並透過特殊的渠道迅速傳往長安城。
數日之後,遠在長安的總部收到了這封來自李陽的緊急信件。信中的內容令眾人震驚不已——原來竟是馬潮清即將被清廷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幾近潰敗。得知此訊息後,長安總部當機立斷,決定派遣得力干將寇文程火速趕往銀雞堡,與馬潮清展開商談事宜。
此時,在長安總部的議事廳內,兵部部長納老三面色凝重地說道:“依我之見,此次應當勸說馬教主認清當前局勢,切莫再做無謂的掙扎。最好的選擇便是直接投靠我方,至於他妄圖獨立稱霸天下的美夢,還是儘早放棄為妙。”說罷,他輕輕搖了搖頭,似乎對馬潮清的執迷不悟感到頗為無奈。
坐在一旁的副部長馬振河接過話頭,冷哼一聲道:“哼!這位馬教主的野心可真是不小啊!如今都已經被清軍逼到這般田地了,居然還一心只想著讓我們給他提供支援,卻絲毫沒有投靠我們的意思。難道他真以為憑藉自己那點兒微薄的實力,就能夠實現獨立爭霸天下的宏偉目標不成?且不說別的,單看人家杜武秀、東西捻軍以及董志源旗下的十八大營,其中至少已有六個營地主動投靠了我們。相比之下,他馬潮清還在這裡苦苦支撐,又何苦來哉?”
駐紮在富縣的馬岱自然對馬潮清目前的困境瞭如指掌,深知其急需己方的援助。
只見馬岱眉頭微皺,沉聲道:“馬潮清此人雖說性情反覆無常,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眼下仍是我們的盟友,既是盟友,於情於理都應施以援手予以支援。事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