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同樣存在相對性,愛因斯坦是以巨大的假設為基礎,即光速相對於任何參照物均保持不變,這嚴重違背了牛頓力學速度相對累加的概念,但相對論轟動全球,因為它是一次創舉。相對論正因為上述假定,也就決定它的相對性,光速是對超宏觀物體而言,對於微觀世界,相對論完全失靈,不然的話,愛因斯坦就用不著大費力氣反對量子理論了。
結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完全不相容,物理學界一直希望尋求更終極的理論,來統一這兩者。終於在期盼中,我們迎來了終極宇宙理論——萬維宇宙理論。
3.迷信相對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
我們通常有一種觀念認為:從事研究實驗工作、運用現代科學理論的人即為科學家,他們的理論就是科學;對封建迷信痴迷、頑固不化的人就是迷信家,他們的話就是迷信,兩者水火不相容。
事實上我們在判斷是否科學時,已經先形成判斷科學的標準,即運用數理化實驗等行為就是可靠行為的標準,不符合該標準的即為偽科學——迷信。我們人類社會是依靠科學不斷進步,迷信是愚昧落後的標誌。
問題在於科學是否一定永遠正確?
如果科學存在相對性那麼它與迷信又有何分別呢?實際上我們所謂的科學本身是處於一種變化中,科學往往是最初某個人或某個人群發現了公式或公理,透過實踐驗證成功後產生了科學理論。但任何已知的科學理論都存在其基礎條件,沒有永遠正確的科學理論,基礎條件的變化導致理論出現偏差甚至進入對立錯誤的反面,如果你仍堅信這是永恆不變的正確真理,實際已經走進迷信的境界。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隨著新理論的出現否定原先的認識。一旦新理論佔領統治地位,它就成為當時人類的科學宇宙觀,可如果出現更新的理論時,人類對舊理論的迷信就開始阻擋對新理論的認同。所以科學與迷信僅僅是一步之差,主流認同就是科學,不被主流認同就是迷信。
歐氏幾何是物理空間的真理,當初提出非歐幾何時,包括高斯這樣著名的數學家提出的新幾何都被拒之門外,可見人類的慣性思維抵抗是多麼強烈!
所以一旦錯誤的結論被廣泛接受,那麼它是不會輕易地被放棄,而且對它懂得越少,則它的地位越牢固。
量子力學奠基人普朗克說:“一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是靠說服它的對手並使其看見真理之光取勝,而是由於它的對手死了,新的一代熟悉它的人成長起來了”。
正確判斷科學應以實踐來區分對錯,實踐因時空的不同有差異。所以對科學要一分為二,認識它的正確性,同時要認識它存在的基礎,基礎變了應及時調整,不能迷信,否則現代科學也同樣會成為阻饒人類發展的新迷信。
以上論述證明,任何科學理論都存在其理論基礎,有的是假設,有的是公理,有的是實踐引數,離開其理論基礎,科學就成為迷信。
科學理論之間相互對立的原因是各理論依據的基礎條件不同,所以不要被科學的嚴密性給嚇到,打倒現代科學的理論基礎必然會產生更輝煌的科學大廈。如果我們愚昧地迷信科學,就會出現諸如哥白尼臨死前方敢出日心說這本書,偉大的真理傳播者布魯諾被烈火焚燒的悲劇。
科學與迷信的區別:在其基礎條件存在時的理論是科學,離開基礎條件存在時的理論是迷信。不被主流人群認同的理論是迷信,被認同則成為科學。
結論:檢驗科學標準是實踐,而實踐往往還需要時間去證實辨別。終極宇宙理論是需要時間去檢驗,是需要心靈去體會。希望萬維宇宙理論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4.神話相對
神話是傳說中遠離現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