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無數個宇宙構成的,每一個宇宙都是有著有限的邊界和可以度量的形狀,它們一個接著一個的擁擠在一起,相鄰之間後者始終是前一個的一個映象,也就是說後者完全複製了前者的所有的一切物質,然後在自已的世界裡相存共生。
在修練過程中如果一個師傅帶了數個弟子,那麼每一個弟子所修與其師是完全相同的,在弟子們的體內所生成的宇宙也就成了師傅體內宇宙的再現,這一過程便如同無數人自己面對鏡子所組成了世界去奮力的依照著前人的指點開闢出自己的世界,這便是我最初明白了宇宙不過是一個個映象的緣故。
這種現象我考慮了許久才漸漸的明白,一個宇宙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生命星體的存在,這得要看第一個首創之宇宙的內的眾多的星體到底有幾個獲得了生命,然後便能夠得知與之共存的每一個宇宙裡有幾個星體上有了生命的形式。
確切的說來正是首創宇宙的人不過是將自已的內息修到了一種足以與身體抗衡的新生命體的形態,然後將體內的氣息化為一方宇宙與自已共生,這也就是我所感知的我體內的氣息化成了與我所看見的宇宙幾乎如出一轍的原因了,如果在首創者的氣海內氣旋而成的星體上有了與之相似的一種生命開始生活,那麼創造者可以內視他們如何的與天地奮爭並從其中選出幾個來傳授自己所領悟的功法,從而在選中者的身體內再次誕生新的生命。
新生命的誕生來自那一個小小的細胞,在古人的一些書中早有論述,許多修道大家也對此種現象作了無數的剖析,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而生生不息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在人體內的細胞便是一個仿著一個、一個又生成數個的讓人漸漸長大,每一個細胞雖然不盡想同,可是它們本就是由一個幻化而成擁擠成人體。
從宏觀到微觀、從宇宙到夸克、從巨大到細小無一不揭示的這一個道理,一個個星球即是一個個在修練者的體內的細胞中的原子和電子,電子從一個級層向上一個級層躍進時所消耗的能量是以一個級數在增加,人不過是位於它們其中某一個上面的一個小小的細菌。
如果以我的身高來做為一個標準的數值米,以它再去丈量天地所有的物事的大小、長短、遠近的距離後,得出的資料正與目前量子力學的理論相合,對於這個悟解我也曾十分的苦惱,這一時顯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對於一個包含著一個的宇宙來說根本不再算是什麼了。
分子的大小為十的負九次方米,這也被西方人稱為一個奈米,太陽的直徑是十的九次方米,這是生命誕生的標準,而我的身高正是位於兩者正中那一個標準的對稱點上,也就是十的零次方米,如果再以此數去量現在我所在的宇宙的大小,它的直徑是十的二十六次方米,而作為太陽系與外界分水線的正是我們星系的最外的一個星,它到太陽的距離正是十的十三次方,這也就是說每一個級別的大小是以十的幾次方來區分開的。
圍繞著太陽旋轉的行星們也一個個的分佈在了十的次方所劃出的位置上,在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那個小行星帶與太陽的距離正好是十的十四次方米,而地球恰巧處於了正中分界嶺上與太陽的距離是十的七次方米,地球的衛星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大約處於了十的十次方米的位置上,以此類推所有的星體組成的星系都是圍繞著中間的那一顆星辰旋轉,它們到中間那一個顆星之間的距離均是十的多少次方米來定位的。
如果再細細的分下去,在這個年代讓洋人們十分興奮的遺傳基因的大小不過是十的負八次方米,相比較奈米的大小如果去搬運原子組成新的形態,那麼所需的空間為十的負七次方米,而原子的大小又恰恰是十的負十四次方米,正是是這個空間的指數的半數。夸克的發現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