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貸自古有之,而且非常殘暴,很多高利貸都是跟黑道勾連在一起,使用各種手段強行索要貸款,經常搞的家破人亡,對金融經濟極大的破壞。 所以就在李清照告訴王家皇帝會動手的第二天,趙桓便下了一道聖旨,對民間借貸設定最高利率不超過百分之二十,超過部分視為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 同時各衙門以及皇城使對於超出百分之二十放貸的進行嚴查,一旦查證屬實,抄家罰沒,直接責任人從重判處。 如果之前發放高利貸中有故意傷害,如殺人,敲詐勒索、綁架等觸犯刑律的行為,要進行數罪併罰。 在這道聖旨下發之後,開封府皇城使立刻組織了一次嚴打,抓了一批高利貸的黑道混混,從重從快進行審判之後,對於手裡有人命的十幾個高利貸頭頭和主要骨幹在鬧市街當場砍了頭,並且把人頭懸掛城樓示眾。 由此一來,很多百姓歡欣鼓舞,很多商家拍手稱快,他們被這些高利貸盤剝日久,如今朝廷終於動手了。 以後做生意就不用擔心了,需要錢便去找神州金行等商業金行貸款,利息又低,而且還有保障,就算將來還不上錢也不會有身家性命受到威脅。 而且依照相關法律,也不過是拍賣抵押物清債,還能把剩下的錢拿回來,比之前高利貸暴力追債要好太多了,一時間開封市場氣象為之一新。 萬事開頭難,在推行紙幣的前期差不多一個月裡,開封府商戶百姓都千方百計的想著各種法的不收紙幣。 可是他們發現,市面上的銅錢越來越少,去買東西,手裡的銅錢卻是要不停的花出去的。 而商家在官府來徵稅的時候拿銅錢交被拒絕,要求必須使用紙幣,於是這些要交稅的商家只好拿銅錢到商業金行或者皇家金行去兌換紙幣,再拿紙幣去交稅。 由於朝廷收稅都只收紙幣,使得紙幣的信譽開始建立起來。 經過差不多一個月時間的兌換,開封府市面上之前百姓手裡的舊的交子差不多都兌換光了,換成了銅錢。 而這些銅錢是要花的,花完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要使用紙幣來支付,如果拒絕就會生意做不成,使得有一些商家被迫開始學著收受紙幣,並立刻把紙幣拿去交稅。 於是越來越多的商家接受紙幣,主要用於交稅,平時還是寧可多用銅錢,少用紙幣。 皇帝趙桓並沒有強行推行紙幣,對那些採用各種手段不接受紙幣的人從不採取任何處罰措施,而是用溫水煮青蛙的法方法來推行。 因為宋朝的稅涉及方方面面,不僅是經商的人要交稅,普通百姓同樣也要交稅,交稅就只能用紙幣,連銅錢都不收,於是只好用銅錢去金行兌換用來交稅。 而兌換的銅錢按照朝廷的要求,商業金行收上來的銅錢必須要交給銀鈔寺兌換等值的紙幣,不允許把銅錢再拿去放貸或回送到流通領域,否則會遭到重罰,甚至吊銷執照。 而皇家金行兌換紙幣之後,銅錢當然就直接交給銀鈔寺並做賬務處理就可以了。 這樣朝廷就成了一隻吞金獸,對於銅錢只進不出,市場上的銅錢包括金銀當然就會越來越少,而百姓又必須使用某種媒介進行交易,沒辦法就只能選擇新的紙幣。 由此一來,經過了一個月的磨合,很多百姓和商家已經開始學著使用紙幣進行交易了,使用紙幣做買賣和平時的交易在開封市面上越來越多,銅錢的身影也越來越少了。 與此同時,應天府、大名府、洛陽府以及各路的治所所在地衙門,泉州、秀洲等沿海大的都市所在地衙門都先後開始推行紙幣,用紙幣換之前的交子。 另外用紙幣發放地方官吏的俸祿和伙食銀,並按照朝廷的要求,所有的納稅全部用紙幣繳納,不接受金銀銅錢,以此強行推行紙幣。 這項工作在各地推行的效果不大一樣,總的來說在沿海地區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四個京師推行都相對比較順利,百姓的反抗也大多是比較溫柔的。 但是偏遠地區和一些落後地區推行起來難度就比較大了,不僅是商家,連官府的官吏和衙役都拒絕接受紙幣。 納稅的人也只交銅幣,願收不收。 只有交子的兌換倒是比較順利,百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