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便從皇后寢宮傳出,皇后娘娘微恙,留太子妃在宮中侍疾。
原來昨天晚上回到太子府,太子便跟太子妃商議該怎麼辦?
在太子妃連番勸說之下,太子終於下定決心這件事一口咬定與他們無關,不管是誰,尤其是母親朱皇后詢問時,兩人必須斬釘截鐵的否定一切。
接著太子妃又把康公公叫了進來,詢問這件事康公公打算怎麼辦?
這是太子妃親自交辦給康公公的,太子沒露個面,當然他是知道的,但太子妃告訴太子所有的事都由太子妃出面,一旦出事,寧可犧牲太子妃,也絕不牽連太子。
所以太子只要躲在後面享受太子妃替他衝鋒陷陣打下的成果,還不用擔驚受怕。
可惜這次失手了,康公公當然知道太子妃這麼說是什麼意思,當下跪在地上磕頭說道:“臣知道該怎麼辦,絕不會連累太子妃。”
太子妃滿意的點頭,並告訴康公公好人會有好報。
康公公回去之後便懸樑自盡。
太子妃在皇城司的人前來查問之後,這才下令厚葬了康公公。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朱皇后便把他們倆傳去詢問。
太子因為被太子妃洗腦,雖然慌張,卻下定了決心,一口咬定與他們沒有關係。
果然懦弱的朱皇后沒再追究,為了維護兒子的聲譽,這事不了了之了。
太子沒有等到太子妃回府。習慣了凡事都聽自己媳婦出主意的太子,頓時感覺十分的慌亂。
這一天是太上皇壽誕中的群臣祝壽這最重要的一環。
整個祝壽由太子主持。
所以太子回到太子府立刻更衣,穿戴整齊,坐著轎子來到了大慶殿。
在這裡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已經到位,最前面的是皇室宗親,也就是各位王爺和各位小國公爺。
後面是李綱、趙鼎等一眾宰執率領的文武百官。
各國使臣在兩側站立,到時也是要上前拜壽的。
包括已經臣服於大宋的大和、高麗、大越、蒲甘,女王國、吳哥王朝、高昌、花剌子模等等,這些臣服地的王室都派來了使臣前來祝賀。
他們都在大慶殿等著向太上皇趙佶叩拜賀壽,但太上皇卻沒有出龍德宮。
他已經向趙桓做過承諾,絕不出龍德宮半步,也不與外臣交往,他要出現在這,那他可沒法解釋。
這是非常隆重的祝壽,可壽誕主角卻沒有出現,對此群臣都已經知道緣由。
為此太子已經制定出了相應的方案,是由太上皇親筆題寫詔書,由太子手持詔書宣讀,再接受群臣的朝拜。
太子來到大殿,對三皇子山河低聲說道:“你跟孤去後殿,太上皇託孤有事情要交辦給你。”
山河用戒備的眼神望著太子,顯然昨天晚上的事讓山河心有餘悸,回去之後他母親又反覆叮囑他離太子遠一點,別讓對方有機會害了自己。
可是現在太子當著這麼多人面,讓自己跟他到後殿去,他不好拒絕,否則會不給太子的面子。
這麼多人面不給太子面子,那可不是什麼好事,於是山河思忖片刻,最終還是任由太子拉著他的手跟他到了後殿。
到了後殿,太子先摒退了左右,屋裡就剩他們倆。
然後他將供桌上放著的太上皇的親筆提寫的詔書取了下來交給三皇子,說道:“皇爺爺說,等一會兒你在臺上宣讀皇爺爺的詔書,我在下面帶領群臣叩拜祝壽。
你宣讀完之後,記得要在龍椅上坐著,不要退下來,因為你懷裡拿著皇爺爺的詔書,你代表的就是皇爺爺,要等所有群臣三拜九叩。
孤會帶著文武群臣一起向皇爺爺恭賀。然後你要伸手出來,袍袖一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