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妃透過秘密途徑向皇帝趙桓報送了朝廷發生的事情,以及朱皇后的行為之後,沒想到皇帝趙桓真的嚴格履行了他的諾言,不干預朝堂的政事,交由黃小潤和朱皇后處理。所以並沒有下達任何聖旨,而給她的回信也只有一句話:
“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這樣一來,就給了黃小潤無限的勇氣,於是她才拿出空白聖旨填寫了這樣一道聖旨。
當然提交宰執會議這個是她考慮再三的,她曾經想要不要寫上如果兩個攝政意見不一時,以她黃小潤的意見為準。
但那樣一來很可能會激怒朱皇后,畢竟她是皇后,而自己只是賢妃,並且也可能會給朱皇后的黨羽攻擊自己專權的口實,反而不好了。
所以思索再三,她才決定將爭議提交宰執會議,她相信李綱等大部分宰執都不會被朱皇后所左右。
這道聖旨朱皇后壓根沒有懷疑它的真實性,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是黃小潤自己填上去的。
話又說回來,填寫聖旨是皇帝趙桓當面授權的,當然也就算不上是假傳聖旨。
只不過聖旨內容都是由黃小潤自己撰寫出來的,朱皇后意想不到這其中的緣由,自然也就不會去查驗聖旨。
對朱皇后而言,聖旨的內容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皇帝的確在臨走前再三叮囑兩位攝政共同簽署政務,而且意見不一,還要她多聽從黃小潤的意見,但是沒有提及交宰執會議這一項。
到現在自己一再的擅作主張,沒有徵求黃小潤的意見,想必這件事已經捅到皇帝那去了,他才給出了這個爭議解決方案,這也在情理之中。
於是朱皇后也說道:“既然皇帝陛下有聖旨,那就按聖旨辦,退朝之後所有宰執到睿思殿開會,商議今天彈劾之事。
不過,在彈劾名單上的官員如果是宰執的,不能參加會議。”
說到這,朱皇后得意的笑了,因為五十三個名單中,除了太子黨的人之外,所有的其他宰執全部都在名單之上,這樣一來,這些人都參加不了會,那這次會議還不是她和黨羽說了算。
她得意的看著黃小潤,心中冒出了一句形容她此刻的心情的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黃小潤卻說道:“討論涉及到諸位宰執自身的事務時,當然應該回避,這是規矩。
但是討論彈劾別人的事,不涉及到自身時,理應有權參加。”
朱皇后笑容一下僵住了。
黃小潤說的也很有道理,雖然都被一起彈劾的,但彈劾的各自的理由都不一樣。
而且御史中丞在彈劾時因為時間倉促,根本來不及仔細網羅罪名,也更沒有朝共同犯罪方面想,所以都是針對個人的一些事情進行彈劾,就不涉及到彼此之間的聯絡。
這樣就不能以共犯來要求一起迴避了。
眼見眾目睽睽盯著,朱皇后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反駁黃小潤的意見,只好哼了一聲,表示預設。
散朝之後,李綱等人便來到睿思殿,朱皇后和黃小潤也到了這裡。
參加會議的宰執分別是樞密使李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万俟卨、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朱勝非,樞密副使富直柔,蕭振、劉大中、樓炤;副宰相門下侍郎霍汝文,中書侍郎王次翁,尚書左丞孫傅,尚書右丞曹輔。
副相謝克家已經致仕,所以不算在其中。
總共有十一人,其中樞密院五人,宰府六人。
太子作為監國也要參加這次會議,但按照規矩他是不能發言的,因為他不是宰執,也沒有攝政權。
朱皇后看了一眼,眾人到齊,便將御史中丞的那份奏摺放在了桌上,輕輕敲了敲說道:“剛才本宮已經說了,這五十三人為御史中丞彈劾。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