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之一,其功勳不低於漢之衛青去病,唐之李靖,宋之岳飛。”
朱由校說著就轉身對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李明睿,你待會和魏國公商量一下,安排個良辰吉日,朕要在祭祀孝陵後祭祀祭祀這些為大明為華夏立過大功勞的功臣勳舊,尤其是魏國公徐達。”
李明睿和王承恩領命後,徐弘基忙跪下謝恩,卻被朱由校扶了起來:“不必如此拘束,說起來你們徐家與我們朱家從太祖爺開始就是親家,朕只希望日後倘若大明有難,你們可別棄大明而去,學一些世家認賊作父,要記住,一旦沒有了大明,你們什麼都不是,朕也希望有一天,你們能再有你們祖上遺風,提到跨馬為我大明再戰沙場,擴萬里山河。”
朱由校這麼說,自然也是有提點徐家的意思,事實上,在原本的史上,魏國公的確投降了滿清,但最後依舊落得個被貶為庶民的下場。其實,這也很正常,徐家對於大明而言的確是開國元勳之家,但對於大青果,什麼都不是,滿清寧願養一群沒用的八旗兵也不會養你大明朝的元勳。
徐弘基不知道自己兒子徐文爵日後會投降滿清,但他還是聽明白了朱由校警惕自己徐家的意思,再一想到剛不久被屠滿門的北宗孔家,徐弘基不由得暗自一驚,嚇出一身冷汗,的確如何朱由校所說,他徐家可不是孔家,沒有在儒林中的超然地位,現在經百年也沒在軍中有什麼影響力,因而真的是隻靠著祖上的榮光仰著大明的恩惠過日子。
一聽朱由校這麼說,他便忙不迭地道:“陛下放心,微臣不敢做不忠於大明之事,徐家也不會有這樣的不肖子孫,若果真有,微臣第一個饒不了他,別說征戰沙場,陛下就是現在要微臣的腦袋,微臣也無二話。”
“此話嚴重了”,朱由校說著就看向了南京吏部尚書王永光:“王永光,南0京防務如何,雖說天下承平,但也不能有絲毫鬆懈,一方面要謹防再出現嘉靖年間一小股倭寇就能闖到留都城下的事件,一方面也得時刻注意江防,韃子威脅依舊在,誰也保不準,他日會不會再出現北宋靖康的事,為未雨綢繆計,我們大明也得有自己的採石磯,而那時留都的戰略地位會很重要。”
南0京兵部尚書是南京職能最為重要的六部堂官,王永光也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見朱由校說起南0京的防務來,倒也對答如流,不過在朱由校聽來,卻也不過是老調長談,但現在自己也精力有限,更何況南0京的防務日後到底是否依舊還有戰略意義也未可知。
在聽完王永光簡要的彙報後,朱由校就轉身對魏忠賢道:“我們如今堵在這城門,影響百姓生活,還是快些進城吧,朕倒要看看這六朝古都的風貌,當年太祖在這裡登基而建大明,也不知道是兩百年風雨過去,是何光景。”
朱由校說著就自己先一步上了龍輦,且剛一入城就聽得不遠處傳來報童的聲音:“賣報,賣報,北宗孔門因謀反事被除,南宗孔門至此成為孔門嫡系後裔!鳳陽巡撫馬士英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徵收商稅,到底是順應民意之舉還是與民爭利之惡政,張鉅子對此頗有意見。”(未完待續。。)
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
隨著報刊在大明的傳播,報童的這個職業也是應運而生。
從晚明以來,自耕農便大量破產,而在江南這等富庶地方更為普遍,大量無地百姓湧入南0京、蘇杭等地,伴隨而之的也有許多流浪的孤兒,在此之前,許多孤兒只能靠著乞討度日,而如今有了報童的職業,倒也解決了不少報童的生存問題。
朱由校看見一身著短衣的男孩挎著個布包一邊喊一邊叫著,便也有些興趣對王承恩道:“去買一份。”
朱由校說著就問向一旁的魏忠賢:“這些賣報的孩童有多大的年紀,賣報有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