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王?!”李賾隨即看向項南。 意似沉吟,但其實,李釅所提,正合他意。 “翊王能征善戰,此次丹蚩之戰大獲全勝,實是管理丹蚩的最佳人選。”李釅侃侃而談道。 “父皇,兒臣雖僥倖打了勝仗,但全憑父皇的威儀護佑,和朝廷的雄兵強將,兒臣自知無法擔此重任。 不過,說到朝廷對西境不甚瞭解,兒臣倒有個拙見。兒臣在西境許多時間,對西境的民俗風情頗有了解。 兒臣懇請父皇,允許我修訂西境地方誌,詳細描述西境的情形,以便朝廷對西境的統轄。長此以往,官員可以透過地方誌來了解西境事務,再過數年,百官人人都能熟知西境了!”項南立刻起身說道。 李賾見他這麼說,微微沉吟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翊王此去歷練一番,果然沉穩了很多。剛才所奏……準了!” 他雖然是很想把項南發往西境效力,為李承鄴將來登基掃平障礙。就像劇中,李承鄞登基之前,他也將榮王、允王發往江南、蜀州一樣。 但是,項南畢竟也是他的兒子,他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難看。 而項南提議去修書,對他來說,倒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來,修訂《西境地方誌》,有助於朝廷對西境的瞭解和統治;二來,項南去修書的話,也算是遠離權力中心,不會給李承鄴造成威脅。 等《西境地方誌》修纂完畢之後,他自然還有藉口把項南發出去。 “朕有些乏了,鎮北侯人選一事,以後再議吧。”李賾隨後又道,“退朝!” 眾人紛紛施禮,恭送皇帝回宮。 …… 項南隨後安心在弘文館修書,並不關心鎮北侯人選之事。 劇中李承鄞倒是瞞天過海,幫助趙敬禹謀了鎮北侯的位子。但卻同時得罪了李承鄴、高於明、張玫娘三大勢力,讓三家從此對他都心生警惕。 而且,李承鄞本來是想在丹蚩插根釘子,讓自己能夠更好的掌控西境。但其實趙敬禹就是個兩面三刀,根本就靠不住的奸險小人。 他從來沒有主動幫過李承鄞。甚至在李承鄞被李承鄴栽贓時,還囑咐趙家人跟他劃清界限。 所以李承鄞的一系列操作,不僅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反而還因此得罪了高相、皇后,更讓太子對他虎視眈眈。 因此像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項南才沒心思做。 而且他知道,如今高於明、張玫娘比他還著急。 因為一旦他被髮去西境做鎮北侯,那麼高於明、張玫娘就徹底沒指望了。等皇帝李賾一死,新皇李承鄴一就位,他們高家和張家,就會重複顧陳兩家的悲劇。 因此,他們絕對不會讓他去西境,肯定會想方設法的阻止。 所以項南完全不用瞎忙,一切事情自有高於明主張。 …… 果然兩天之後,高於明便將項南請到府中。 “來啊,捧翊王最愛的點心。”他笑著招呼道,很快僕人便送上了核桃酥。 “多謝舅公。這核桃酥是真對我的胃口。酥香綿軟、甜而不膩。”項南笑道,“我王府的點心師傅,就沒有這份手藝。” “殿下要是喜歡,我就把點心師傅送到你府上。”高於明笑道。 “君子不奪人之所好,我怎麼敢跟舅公搶。”項南擺手笑道。 “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高於明擺手道。 “既如此,那我就謝謝舅公了。”項南點頭道。 “嗯。”高於明點點頭,“我聽聞,輔國大將軍趙敬禹的女兒,對殿下十分欽慕?” “確有其事。”項南一愣,隨後點頭道。 “那殿下對她印象如何?”高於明又笑著問道。 “趙姑娘年輕貌美、端莊典雅、惠質蘭心,人還是很不錯的。”項南點點頭道,“舅公問這做什麼?” “我有意為你做媒,讓她做你的側妃,你意下如何?”高於明解釋道。 項南一愣,意識到,高於明是想以聯姻關係綁住趙敬禹,讓他為自己效命。 劇中,高於明就曾想舉薦趙敬禹做鎮北侯,只是被李承鄞截胡。害他還以為是三兒子高震,跟趙敬禹的兒子趙世玄,為鳴玉坊的明月爭風吃醋,才導致自己拉攏趙敬禹失敗,為此還狠狠的責打了高震一番。 “趙姑娘做我的側妃?!”項南沉吟片刻,隨後說道,“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