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以神明的威嚴,以及兵力的威懾,成功壓制住了反對的聲浪,將法老之位傳給了安蘇娜。
而安蘇娜要想坐穩法老之位,光靠威懾還是不夠的。畢竟沒有哪個君王靠著威懾,就能夠統治萬民。
就像中土古人所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百姓們忍無可忍的時候,還是會起來反抗的,所以關鍵還是要給民眾帶來更好的生活。
因此項南特地給安蘇娜留下了治國十策,讓她可以有章法可循。
第一策就是推廣埃及的文化,消除各民族,各地域之間的隔閡。
古埃及文化源遠流長,而且由於發展得早,所以相對也比較發達。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經由部落制改為邦國制。
相比起來,北歐很多蠻族,當時還是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文化也是非常落後,僅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
因此埃及文化相比他們的原始文化,自然是更先進,更瑰麗,更具吸引性。
讓他們從小接觸、學習、接受古埃及文化,久而久之,經歷一代人、兩代人、三代人的更迭,他們自然也就成了埃及人。
正如聖人所言,“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如果諸侯接受蠻夷的文化、禮儀、制度,那麼諸侯就算人在中土,也一樣是蠻夷。
而如果蠻夷接受中土的文化、禮儀、制度,那麼蠻夷也能算是中土人。
項南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才準備廣泛推廣古埃及的文化。
而在前期當然會遭遇一些阻撓,不過埃及如今財雄勢大,又有他這位真神坐鎮,所以有不服的直接殺就是了。
人類曾經做過試驗,嘗試馴化一種狐狸。膽敢反抗,無法馴服的就殺掉,然後由較為聽話的狐狸繁衍後代。
然後再從這些後代中進行篩選,不聽話的殺,聽話的繼續繁衍。結果沒用幾代,狐狸就全變成可馴化的了。
……
其二,就是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比如推廣冶鐵、鍛鐵、鑄造和使用鐵器。
鐵器的效能全面優於青銅器,當然更好過石器。而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只有少數地區才掌握了冶鐵、鍛鐵的技術。
大部分地區都還停留在青銅時代,甚至像北歐的蠻族還在使用石制的工具。
因此儘管這些蠻族的個人戰力跟埃及士兵不相上下,但是由於武器的落後,十個蠻族都打不過一個埃及士兵。
更何況是跟十萬大軍相抗衡,所以便被輕而易舉的攻破了。直到被埃及征服之後才開始使用青銅器、鐵器。
如今項南大力推廣鐵器,也是為了提高生產、生活的效率,從而提升民生。
其次推廣耕種、施肥、間作、育種等農業知識,推廣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操船術。
深耕、施肥、間作、育種等農業知識,現在聽來似乎已經很尋常,但其實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這些農業知識都只有少數地區才掌握。
古埃及農民種地,一直靠著尼羅河氾濫的河底泥;歐洲直到中世紀,都沒有掌握堆肥的技術,導致大量的肥力因此而喪失。
至於北歐、西亞等地的農民也不知道深耕的妙處,他們種地都是在地上撒上種子,然後再讓牛羊踩進土裡。或者拿根棍在地上戳個洞,再把種子埋進裡面。
這樣的耕種方式,既沒有效率而且也保證不了出芽率,因此當時這些地區土地畝產都非常低,一畝地只有七八十斤的產量。
相比起來,中土百姓十分重視深耕、間作、施肥、育種等農業技術,使得中土土地的單位面積產量,能達到兩三百斤,差了近四倍之巨。
也因此,中土適宜耕種的土地雖然不多,但卻一直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