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項南帶李水花啟程,前往燕京,參加人民文學雜誌社舉辦的座談會。 自從搬到金灘村之後,李水花就把一剪梅服裝店倒出去了。現在她沒事可做,正琢磨著開創新事業。 項南勸她不要著急,要因地制宜,尋找合適的專案,然後再進行投資。不然匆促上馬,到時候,賠錢還沒啥,關鍵是打擊自己的信心。 李水花點點頭,這倆月一直在蒐集整理資訊,順便還在學開車。 …… 乘火車一路來到燕京,入住酒店之後,項南先帶著水花四處逛。故宮、香山、頤和園、王府井、北海公園、八達嶺長城…… 好好地逛了一遭之後,項南才去參加了座談會。 果然,不出所料,所謂的座談會,不過就是人吹人,人捧人。 你是文壇巨擘,我是文壇領袖;你是文壇大將,我是文壇先鋒;你是文壇新秀,我是文壇雛鷹…… 這種文壇互吹的現象,其實一點都不稀罕,早在古代就已經風靡。 比如謝靈運吹曹子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杜甫做《飲中八仙歌》,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張旭等八人一通吹捧……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你捧我,我捧你,大家都有名氣,大家都有利益,何樂而不為。 項南不是邪魅狂狷,孤高自傲的愣頭青,早就認識了社會的現實,因此在座談會上如魚得水,獲得了同行的一致稱讚。 這也讓他的人脈大大擴張。 …… “永福,我有個好訊息想告訴你。燕京電視藝術中心,想將你的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改編成電視劇。不知你同不同意?”作家陳建功向項南笑道。 項南一聽,笑著點了點頭。 燕京電視藝術中心創辦於一九八二年,自創立之後,就成為內地電視界的龍頭,開創了無數次的第一。 比如第一部長篇電視劇《四世同堂》,第一部室內長篇電視劇《渴望》,第一部電視幽默輕喜劇《編輯部的故事》…… 推出的每一部電視劇,都能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 它要改編《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對項南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 拿版權費都還只是小事。項南身家億萬,對幾萬元的影視版權費,真的瞧不上。不過改編影視劇,對他名氣的提升,卻是有極大幫助的。 電視的影響力現在與日俱增,遠比圖書、電臺、報紙大得多了。 王搠、海啱、金鏞……都是靠著一波波的改編電視劇,才如此譽滿全國的。項南自然也希望借這股東風。 有名就有利。有名,還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 因此在接下來的洽談中,項南非常配合,連版權費都沒有多要,只象徵性地收了一萬元。 …… 七天的座談會結束後,項南又帶水花去了趟宋莊,買了一大批尚未成名的,當代畫家的作品。另外又去了一趟琉璃廠,買了大批的文玩古董。 九三年二月,中國股市再度下跌,這再度重創了股民的信心。在此之後的三年都是大熊市,股市低迷不振。 所以項南要賺錢,就只能投資文玩古董、當代油畫。 這些東西都還比較便宜,等再過十年、二十年,價格翻個十倍、百倍都不稀奇。 水花兒見項南買這些看不懂的畫,以及這些破破爛爛的舊玩意兒,心中雖奇怪,但是並未阻止。 她相信,項南這麼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她看不明白,是她自己笨,沒到那個境界。 買完東西后,項南隨即找人僱車皮往西北拉。文玩、古董、油畫不夠一車皮,就用茅臺酒往裡填。 九零年代,鐵路還是鐵老大,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 不過項南求了朋友,還是很快就搞定了。這就是人脈的好處。 …… 回去的路上,水花告訴項南,她已經想好做什麼了。 “永福兒,額想開個服裝廠。”她告訴項南道,“一方面,服裝市場大。人的一生,離不開衣食住行,衣服總能賣出去;一方面,服裝的利潤高。一件從南方運來的衣服,成本價也就幾元錢,卻能賣到十多元。” “你先彆著急做決定。額先問你,做服裝,你得有原材料吧。布匹你從哪裡進?南方服裝業發達,是因為沿海地區,本身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