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為什麼不提醒他們呢?”君寶疑惑的道。 “因為提醒也沒用。”項南擺擺手道,“自古以來,農民起義多如牛毛。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漢末的黃巾起義、隋朝的瓦崗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宋朝的方臘起義、元朝的紅巾軍起義……但是取得政權,統一全國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嘛?” 君寶和眾人都搖了搖頭。 “因為起義造反是一回事, 建立政權是另外一回事。”項南解釋道,“這些叛軍攻打縣城,開倉放糧、懲戒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看似是大快人心。 但是他們只有破壞,而沒有建設。倉庫的糧只能放一次,以後誰負責收糧?銀庫的錢只能搶一次, 以後誰負責收稅。官員都殺了,誰負責治理地方? 舊的秩序被破壞了,新的秩序沒有重建,社會就會一片混亂。農民不能種田,商人不能經商,書生無法科舉……又哪裡算得上太平盛世。 所以,這些起義軍,註定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能是四處流竄,最後被層層阻擊,最終失敗。”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 這個道理,他們之前還真沒想過。聽項南一講,他們頓時就明白了。 “那這個道理告訴他們,讓他們學會治理,不就好了麼?”君寶又道。 “治理比破壞要難得多了。殺人只需要一刀,可要救活一個人, 卻是千難萬難。”項南嘆息道,“何況造反的人,大多都是窮苦大眾,沒知識,沒經驗,沒心胸,讓他們治理百姓,難上加難。” 聽他這麼說,眾人點點頭。 治理百姓,牧守一方,的確不易。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造反了。 “據我估計,朝廷大軍很快就要到了。你們四處去看一下,勸附近的村民早日避開,免受荼毒。”項南又道。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大兵一到,百姓更慘。或是搶走最後一口糧食,或是搶走最後一枚銅板,或者連腦袋都被摘去,充做叛軍去領賞了。 鄧昌等人立刻領命。 …… 隨後幾日,朝廷果然調動兵馬平叛。 京畿、川陝、齊魯、湖廣、江淮等地的大軍一起調動,前往河洛平叛。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將叛軍給圍在了河洛一帶。 叛軍儘管困獸猶鬥,不斷的攻克州府縣城,但是始終逃不出這個包圍圈。最後的下場早已註定,無非是掙扎多久而已。 項南早就料定,因此並不為奇。 倒是君寶、鄧昌等人見他料事如神,局勢發展,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則都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 而令大家驚奇地是,劉瑾因為橫徵暴斂,激起民變,所以正德帝特地命錦衣衛降旨,將他綁縛回京。 但是劉瑾早有反心,自然不肯束手就縛,當下就令屬下將前來宣旨的錦衣衛砍殺。隨即他也豎起造反大旗,率軍攻入洛陽城,轉天便正式登基,自號鼎陽大帝。 還封他妹妹為昭陽公主,幾大刀統或為驃騎將軍、或為車騎將軍,或為輔國將軍,或為伏波將軍……總之,全都有封賞,全都當大官,可以說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項南聽說此事,都是哭笑不得。 劉瑾一個宦官,本身是個沒卵子的貨,還偏偏號稱鼎陽大帝,真是笑死人不償命。 不過洛陽城此時也有二十萬人口,被他佔據之後,肯定要受他荼毒。畢竟他當皇帝,絕不是為黎民百姓,而是為自己過癮。 為了維持他的奢華,肯定會加倍搜刮百姓。而百姓的生死,他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果然劉瑾即位之後,就大索全城,搜刮糧食牲畜、金銀珠寶、妙齡少女,充斥後宮。他雖然是個閹貨,但是也有浴望。他妹妹昭陽公主也有樣學樣,搜刮俊男,充當面首。 一時間,洛陽城大亂,家家哭泣,戶戶哀嚎。劉瑾卻是夜夜笙歌,酒池肉林。他也知道自己命不久長,因此大肆享樂,全不顧及將來。 …… 劉瑾扯旗造反,攻進洛陽,登基稱帝。 得知這一訊息,正德都有些震驚。沒想到,他一貫信任的劉大伴,居然還真有造反之意。 他原本還以為,那不過是言官們的中傷而已。等劉瑾回到京城之後,他會跟他好好談談。 如果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