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故事裡的奇異人,分辨不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元澄想,是不是可以認為,奇異人代表著人間的男女老少,是家家戶戶的家主?
“奇異人,是天子。”
那麼“把親戚嫁給親戚”,瞬間就能想通了。
元澄分別書寫“高麗高氏”和“渤海高氏”。
再分別書寫三個人的姓名“高肇”、“高顯”,及肇、顯二人的侄子“高猛”。
這次陛下抬舉母族幾家,僅憑冊封公爵根本不夠,因為高家的出身在東夷的高麗,並非文昭皇后銘志裡攀附的渤海高氏。
洛陽貴族連久居舊都的鮮卑貴族都蔑視,何況東夷的高家,因此陛下還得靠聯姻手段,把高麗高氏變成洛陽本地的貴族。
元澄再把之前兩個故事裡的線索關鍵寫出來。
第一個故事裡……平城富商,高肇,遷赴洛陽。
第二個故事裡……歷劫松樹,元勰,李代桃僵。天雷,天子之怒。
寫完後,元澄重新閱看三段志怪說,這次他逐句慢解,逐字皆思,而後在之前的線索上新增新的想法。
燭火靜燃,時間悄流。
元澄終於覺得想無可想,紙上的線索由最開始的簡單,變得密密麻麻。
富商遷往落羊城這則故事所透露的線索非常多!
首先,高肇是舉家來洛陽,已經在路上,動身的時間比朝廷下冊封旨意要早。其次,故事裡說“用親人的命,續自己的命”,指陛下對待舅舅和表兄弟,非尋常利用,這裡的“命”,不是指性命,而是指天子坐穩帝王位的命數。
也就是說,陛下要利用高肇、高顯對付宗王勢力。被陛下猜忌的宗王,自然是高居太師位的彭城王元勰,和高居太傅職的北海王元詳。
“羊的本領越強,越容易被殺害”,是指破掉陛下的佈局手段,只能從高肇、高顯下手,讓他們來洛陽後驚惶度日,倚勢也不敢強壯,即使有陛下抬舉,也對峙不了宗王。
這個故事的結尾,最關鍵的其實是“兩年”這個時限提醒。“兩年”一定不是尉駰隨意寫的,而是門下省任職的尉窈打探出來的。明年年底前,陛下要利用高肇等人的勢力,殺掉北海王元詳!
為什麼是元詳,不是兩年內殺元勰?
線索在第三個故事裡。
奇異人“掌心託一口古鼎”,沒寫古鼎缺足!
且第二個故事表述得非常清楚,寓意元勰的松樹,被狸貓書生救了。
元澄移目,看向自己在第二個故事裡增加的線索。
這個故事的關鍵差點被他疏忽!就是“李代桃僵”計策是失敗的。
元澄早在先帝駕崩,元勰主動交出兵權離京時,便擔心元勰被陛下派人暗殺,想過給元勰找個替身。現在想來,陛下會不防備這點麼?元勰的周圍,一定早有陛下的眼線,就如故事裡寫的“天神識破了李代桃僵”!
所以此故事想表述的很明顯,陛下必殺彭城王元勰!
元勰對先帝無比忠心,這份忠一直延續到如今的皇帝,可惜元勰再忠心耿耿,也因文謀武略太過出眾,逃不開功高蓋主的風言風語。
還有一點,此則故事裡的“書生”,從“散卜筮之力”幾字表明,往後元澄可聯絡尉駰,也可聯絡“力”所喻的趙芷,但是不能與尉窈通訊息往來。
總之,第二個故事在告訴元澄,元勰是社稷棟樑,想救這位彭城王,就得和尉窈一家結盟,雖然求存的過程艱難,但未嘗沒有勝算。
最後一個故事,除了提醒他使用手段,莫讓聰慧且有魄力的公主與高家聯姻,更透露著尉窈一家人的尊崇之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元澄猜透所有線索後,沉思,元詳死就死吧,但必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