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招手,笑著催促道:“快上快上,咱們抓緊時間。”
張啟回過神來,帶著助手們依次上車。車內寬敞整潔,座椅散發著淡淡的皮革香氣。張啟坐在饒毅教授旁邊,輕聲說道:“饒教授,真的太感謝您了,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饒毅擺了擺手,說道:“不必掛懷,這都是為了科研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咱們趕緊出發,去實驗田基地還有不少事情要了解呢。”
車輛緩緩啟動,駛出停車場,朝著燕京大學在京郊的農業實驗田基地的方向疾馳而去。
麵包車平穩地行駛在通往實驗基地的道路上,車內的饒毅教授與張啟等人偶爾交流幾句關於實驗基地的基本情況。一個小時以後,便抵達了實驗基地的大門前。
饒毅教授拿出一疊門禁卡,分發給眾人,說道:“這門禁卡大家務必妥善保管,以後進出基地都需要它。”
隨後,麵包車緩緩駛入基地,沿著蜿蜒的道路前行,最終停在了那棟熟悉的小樓前。眾人下車,饒毅教授帶著他們朝著小樓走去。正巧欒教授也在樓下,便帶著他們直接步行去指定的實驗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張啟感覺到,自從那天晚上他用天地靈氣恢復了玉米的生機,欒教授已經收起了傲氣,相反對他們還有點客氣……
欒教授帶著眾人來到劃定好的實驗田,他目光掃過這片土地,語氣平和地說道:“這片實驗田共有50畝,往後就交付給你們使用了。這裡將是你們施展才華、探索科研的重要場地,希望你們能好好利用。”
張啟站在田邊,仔細觀察著這片區域,很快便發現了一個細節:給他劃定的這塊實驗田與外面的實驗田,間隔達到了25米。
他心中暗自思忖,按照國際標準,實驗田之間通常間隔10米就能有效防止基因漂移,也就是基因轉移現象的發生。而燕京大學的實驗田竟然間距達到25米,這無疑為實驗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基因之間的意外轉移,從而確保實驗資料的準確性和實驗成果的純粹性。
隨後,欒教授領著他們前往生活區域。宿舍區乾淨整潔,欒教授給他們一一安排好住宿房間,接著說道:“房間裡生活設施都已備好,有問題隨時找管理員。食堂在東邊,按點供應三餐。宿舍南端有休閒活動室,可供放鬆。在此要遵守規定,非工作時間勿入實驗田,危險區域未經許可莫要擅闖,莫要干擾實驗與裝置存放。”
說完,欒教授也不和饒毅教授等人打招呼,直接就離開了。
饒毅教授倒也沒有計較,畢竟他熟悉“怪老頭”的脾氣。
張啟默默記下來這個日子:2013年9月10日。這一天,他正式擁有了一塊自己的實驗田。
此刻的他,心中五味雜陳,興奮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湧,彷彿看到了未來無數的可能性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那是對未知科研成果的憧憬,是夢想照進現實的激動。
同時,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也穩穩地落在他的肩頭。他深知這片實驗田承載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科研抱負,更有饒毅教授的信任與期待,以及學院乃至整個國家生物科研領域發展的使命。
他在心裡暗暗發誓,定要傾盡全力,精心呵護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作物,嚴謹對待每一個實驗資料,讓這片實驗田成為孕育重大科研突破的搖籃,不辜負這難得的機遇與厚重的寄託!
:()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