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區醫院成功開展基因治療併成功應對食物中毒事件後,葉瑾和她的團隊迎來了短暫的平靜。然而,這份平靜並沒有持續太久,新的挑戰如洶湧的波濤,再次席捲而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山區的慢性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葉瑾深知,對於這些慢性病,預防和管理至關重要。
她決定在醫院開展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首先,組織醫護人員深入社群和村莊,進行大規模的健康普查,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同時,舉辦健康講座,普及慢性病的防治知識,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葉瑾遇到了諸多困難。一些居民對健康普查不重視,認為自己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不願意配合。還有一些居民對慢性病的防治知識存在誤解,認為一旦患上慢性病就無法治癒,從而產生消極情緒。
葉瑾沒有氣餒,她帶領醫護人員挨家挨戶地進行宣傳和動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居民解釋健康普查的重要性和慢性病的可防可控性。
“大爺大媽,慢性病就像我們身邊的‘小怪獸’,只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注意飲食、多運動,就能把它擋在門外。”葉瑾親切的話語漸漸打動了居民的心。
為了讓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治療,葉瑾還建立了患者隨訪制度。醫護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上門訪視,瞭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他們合理用藥和調整生活方式。
然而,由於山區地域廣闊,交通不便,隨訪工作開展得十分艱難。有時候,醫護人員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患者家中。
“再難走的路,也阻擋不了我們守護健康的決心。”葉瑾鼓勵著大家。
在葉瑾和團隊的努力下,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許多居民開始重視健康,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慢性病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就在這時,醫院收到了一起醫療投訴。一位患者在手術後出現了併發症,家屬認為是醫療失誤,情緒激動地要求醫院給出解釋和賠償。
葉瑾立即組織專家對手術過程進行復盤和評估。經過仔細的調查,發現手術本身並無過錯,但在術後護理和溝通方面存在不足,導致患者家屬產生了誤解。
葉瑾親自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誠懇地向他們道歉,並詳細解釋了手術情況和併發症的原因。同時,她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患者提供了進一步的治療和關懷。
“我們一定會認真吸取教訓,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絕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葉瑾的坦誠和負責讓患者家屬的態度逐漸緩和,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
這件事讓葉瑾意識到,醫療質量和服務不僅僅取決於醫療技術,還包括醫患溝通和人文關懷。她決定在醫院開展“優質醫療服務提升行動”,加強醫護人員的溝通技巧培訓,倡導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理念。
在行動開展過程中,葉瑾以身作則,主動與患者交流,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感受。她還設立了患者意見箱,定期檢視並及時處理患者的反饋。
“我們要把每一位患者都當成自己的親人,用真心去關愛他們。”葉瑾的話語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心中。
與此同時,葉瑾還關注到了醫院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她積極爭取與上級醫院的合作機會,選派優秀的醫護人員去進修學習,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
為了促進學科發展,葉瑾鼓勵各科室開展科研專案,設立了科研獎勵基金,激發醫護人員的創新熱情。
在葉瑾的推動下,醫院的多個學科在學術研究和臨床實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前來就診。
然而,葉瑾的身體卻在長期的高負荷工作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