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實則裡面卻含有極大的玄機,是以連蔡琰都對荀粲這樣的琴技敬佩不已!
《廣陵散》原本叫做《聶政刺韓王曲》,據《琴cào》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行刺成功,終於實現了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ji昂,氣勢宏偉,後又散佚,但其名揚程度,不遜於《胡笳十八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luàn聲、後序六個部分。
開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裡、申誠、順物、因時、干時)。
在這正聲之前的九段,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而荀粲此時用高超的技藝奏出,則在幻境之中表達對蔡昭姬乃至整個被侵略的漢族的不幸命運的同情,而這樣的同情便契合剛剛陷入蔡昭姬琴境之中的人的情緒心境,在不知不覺引導他們的情緒往自己的琴道上吸引!
正聲十八段(取韓、呼幽、亡身、作氣、含志、沉思、返魂、狥物、衝冠、長虹、寒風、發怒、烈fu、收義、揚名、含光、沉名、投劍)。
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而一段便是荀粲徹底將所有的人拉進了自己構造的幻境之中,他所刻畫的,自然不是聶政這個單一的刺客,而是整個大漢民族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這樣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的樂曲使所有的漢人的心更加緊密的聯合,表現在幻境之中的景象便是慘遭胡人蹂躪的漢人在黑暗悲慘的遭遇之中依舊不放棄的jing神!他們哪怕被砍斷手腳,身受重傷,也不倒下,而是在鮮血四濺、殘酷無比的戰場之上不屈不撓的抵抗!而他們堅信,整個大漢民族的jing魂,是不會沒落的,昔日那“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還在耳邊響徹!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進入荀粲琴境之中的聽眾們都動容了,他們完全將自己帶入到了那被胡人的萬千騎兵包圍的境況之下的漢民身上,但心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怯懦與畏懼,只有那無盡的熱血與憤慨!
luàn聲十段(峻跡、守質、歸政、仇畢、終思、同志、用事、辭卿、氣銜、微行)。
從正聲到luàn聲,主調一變!原本的《廣陵散》自然是刻畫聶政在經過無數磨練之後出山行刺併成功的事件,然而此時卻是荀粲帶領著大漢鐵騎在民族的興亡之時出現了!
無盡的血sè天空之下,難言的血腥充斥著整個幻境,胡人的殘暴經過蔡琰與荀粲的無縫連線的刻畫表現的更加淋漓jing致,蔡琰只是在絕望之中留有一絲希望,而荀粲卻將那希望完全用琴音表現了出來!於是便有了荀粲站在一架戰車之上,喊出一個充滿曲調變化的“殺”字,然後大漢鐵騎反殺胡人的豪壯畫面!這便是luàn聲中的第四段——仇畢!
一個是在絕望之中留有一絲希望,而另一個卻是將希望變成了現實!這琴道境界誰高誰低,一目瞭然!同在幻境之中的蔡琰卻沒有一絲輸給荀粲的黯然,而是深深的震撼著、歡喜著、ji動著,沒有什麼比這樣曲子更感染人心的了!
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jiāo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luàn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luàn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ji昂、慷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