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就在尹海運糧歸來不久,趙靜鵬收到了一封來自於南郡王葉德道的密信。
他在看了密信裡面的內容,陷入了沉思,似乎有些難以下決定。
葉德道來信是詢問趙靜鵬是否可以放棄攻打宛城,然後向西去謀取關隴。
南郡王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最近關隴那邊有人在南郡王挑起反旗之後送來訊息說願意投靠南郡王,如果南郡想要入駐關隴,他們可以協助開啟潼關關門,放南郡軍入關。
關隴尤其是關中,可是富庶之地,對葉德道可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從價值上來說,那廣袤的關隴之地可是要比宛城有用得多,且拿下關隴之後便可以向北經略西域,向南謀取巴蜀,向東更是可借潼關之險進可出潼關威脅中原,退可據險以守中原之敵。
反正葉德道他是心動了。不過想要放棄原來攻取宛城的既定計劃,自然需要趙靜鵬首肯。
關隴之地的確是很有誘惑力。
趙靜鵬之前之所以沒考慮那裡就是因為有潼關之險易守難攻,憑藉他手上這些南郡軍可能連潼關都過不了。
而如今潼關有內應,可協助他們拿下潼關,而失去了潼關的防護,關隴之地在他們面前便如同待宰之羔羊,任由他們擺佈。那麼至少在鎮西軍不動的情況下是如此。
可是如今趙靜鵬卻是非常猶豫。如果葉德道是和孫匡一樣的叛逆之臣,他絕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帶兵前往潼關。
可是這次南郡軍打的旗號是洪覆帝的皇位得來不正,他們是幫助葉德道奪回原本屬於他的皇位。
這樣的話,他們就只能以中原為目標,攻打宛城至少看上去是在向梁都進軍。
如果現在選擇向西去佔據關隴,他們之前舉起的旗幟有些立不穩。葉德道起兵也不再是為了正統之爭,而就是割據叛亂。
這兩者之間的意義可是不同的,存在著很大差距的。
考慮了一夜之後,趙靜鵬給南郡的葉德道回了一封密信,同時讓尹海率軍一萬南歸。
:()中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