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格羅滕迪克那天才的思維方式。
除了改變自我意識與法力相合的修法之外,王崎還在某些方面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
如果有朝一日,他不得不以現有階段的法門突破到元神期,他至少希望,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擁有超過現在這個自己的思維了。
模仿其他天才,很容易陷入一種無跡可尋的境地。因為其他的天才,要麼就是依靠努力,要麼就是依靠靈感——當然,也有很多是同時依靠兩者。但這其中,只有格羅滕迪克是以“思考方式”的不一樣而聞名於世的。
王崎現在不知道格羅滕迪克當年是如何思考的,但是,這一段歷史和他前世的專業關係很近,他至少熟悉這一段的歷史,至少格羅滕迪克部分的人生軌跡。
他在刻意訓練自己,接近那曾經改變整個地球的思維。
無數的問題,以新的結構呈現在王崎眼中。那些命題、算式、定理在王崎眼中還是原來那些內容,但是不知為何,王崎居然生出一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味道。
他知道,自己似乎距離“定理之下更加廣闊的數學結構”更近了一步。
於是,他心中有數,開始提筆,先寫下大綱。
這一次,他想要寫兩篇論文。
第一篇是他這些日子對單形單數拓撲這個領域的思考。
“形”是算君龐家萊提出的一種概念,是由對稱要素聯絡起來的一組晶面的總合。正四面體、立方體、八面體,還有更加複雜的復四方偏三角面體、偏方復十二面體,都屬於幾何單形。這種單形有四十七種。
形就是幾何的最基本構建——至少在算君眼中是這樣的。
而研究單形種種性質、並以高度抽象的形而上代數表現的,就是單形代數拓撲。
也就是一門忽略具體的幾何圖形,完全用“概念”一類的語言探究其中種種奧妙的學科。
用“形而上”代替“形而下”,用“抽象”代替“具體”,用“概念”代替“運算”。
這就是再標準不過的離宗思路了。
只是在連宗這邊,修士們就會視之為邪道。
——儘管代數拓撲就是算君創造的。對於算君來說,這只是他研究“多元之算”【三體問題、N體問題】的副產品。
當初算主年輕的時候,就憑這種離宗思路,解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
這個問題喚作“不變之源問”,乃是算學分支之一。試問,對任一給定的齊次多項式,是否都能表現為數個不變式?這些不變式的總數是否是有限的?這有限的不變式——或稱基本不變式之間,是否存在聯絡?
當時,另一位修士正是憑藉解得這個問題而堪破最後一關,成就逍遙【魔皇之亂前】的。最初向這個問題發起衝鋒的修士得出的結論是——當多項式的次數大於八時,就不可能用有限的不變式解出。但是,那位修士卻修正了這個錯誤。他可以證明任意兩變元形式的不變式都可以變成最基本的不變式。他的證明過程幾乎就是一本書了,但是列出了無數具體的公式,讓人心服口服。
這位修士,當時就被人稱作“恆常王”葛丹。
而算主卻只用了非常短的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他不像前輩的恆常王那樣,一個公式套一個公式、一步步透過具體的式子,將關於不變式的證明過程寫下來。算主當年只是經由基本定理出發,進行基本的邏輯推算。整個過程沒有涉及到任何具體的不等式,也沒有任何具體的數字。
就連已經被人尊為“恆常王”的葛丹也驚恐的驚呼:“此非算也!玄哉!”
——這不是算學,這是玄學啊!
過了十幾二十年之後,修士們也逐漸習慣了這種奇妙的證明法。這個時候,恆常王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