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急著反攻,而大食軍也並未趁唐軍立足維穩之際發起攻擊,大食軍需要休息、需要更多的兵力,畢竟賽義德手上的兵力只有一萬人,主力還在拓折城的齊亞德手上,隨著昭武諸國的僕從軍的陸續到來,大食軍的人數也開始增多,達到五萬多人,比唐軍少不了多少,不過大食軍的主力正規軍還在路上,賽義德現在要做的就是守住恆邏斯河的東岸這個橋頭堡,保住恆邏斯城,唐軍主將高仙芝也似乎在等待大食軍的主力前來決戰,對這些從昭武諸國趕來的僕從軍的也不拿正眼相看。
高仙芝帶著親兵扈從和監軍邊令誠騎馬來到一處山坡上檢視大食軍營地,大食軍的營地一目瞭然,很顯然大食軍也沒想藏著掖著,許是大食人知道唐國大將擅用計謀,因此不給唐軍大將用計的機會,雙方擺開陣勢全憑真實的實力說話。
邊令誠打量著大食軍的營地,有些憂慮道:“高將軍,按照如今大食軍的規模,只怕不下五萬人,據說攤子回報說這其中只有一萬大食軍主力,其他則是僕從軍,人數不少啊,而且大食軍的主力四萬騎兵還沒有到來,如果真要等到大食軍的主力到來再打,雜家擔心我們會因為兵力過少而吃虧啊!”
高仙芝顯然是精通兵法之道的,他並未被大食軍的兵力人數給嚇倒,他搖頭道:“邊大人過慮了,軍陣之事並非是人多就可以取勝的,一群烏合之眾,如何與我大唐天軍向抗衡?”
邊令誠指著大食軍營地問道:“將軍指的是這些大食僕從軍是烏合之眾?可我們這邊也有四萬僕從軍,對方大約同樣有四萬僕從軍,如果把這些僕從軍的實力相互抵消,剩下的就是我軍兩萬主力大軍與大食軍五萬主力大軍對決,雜家還是覺得此役有點懸啊!”
大戰在即,竟然說這種動搖軍心的話,如果不是因為邊令誠是皇帝派來的監軍,高仙芝早就下令砍了邊令誠的腦袋了,不過他還是生生忍住,但依然沒有給邊令誠好臉色,冷冷道:“監軍大人如果擔心自家的身家性命,大可以自行先回安西等待訊息!”
說罷,高仙芝扭頭對身後喝道:“傳令下去,嚴禁軍中任何人散佈動搖軍心之言論,否則格殺勿論!”
這話雖然是傳令兵說的,但邊令誠又不是傻瓜,如何聽不出來這話是衝著他來的,高仙芝明顯就是說他剛才胡亂說話影響軍心,他臉色一陣尷尬,心裡卻是很惱怒,暗自怨恨高仙芝竟然當眾給他難看,打了幾場勝仗就自以為了不起了?就不把雜家放在眼裡了?當初要不是雜家向聖上進言,你以為就憑你的資歷能夠當上安西節度使?我呸!
在心裡把高仙芝狠狠罵了了一通,邊令誠又訕笑了幾句,對高仙芝說道:“將軍說哪裡的話,雜家是貪生怕死之人嗎?再說雜家是皇帝派來的監軍,理應與大軍在一起,理應勤勞王事才對,怎麼能未戰就先撤呢?將軍以後還是不要說這種話了!”
高仙芝也不想跟邊令誠把關係搞得太僵,畢竟此時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在一口鍋裡刨食的同僚,他雖然貪財,但打仗卻從來不會含糊,這個時候應該與邊令誠處理好關係,才能不被掣肘,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想到這些,高仙芝嘆道:“本將軍自從掌安西兵權,這是第三次西征了,第一次是率兵攻打小勃律國,那次邊大人是監軍,咱們互相配合、體諒,相處還算融洽;第二次是遠征碣師國,邊大人還是監軍,你我之間打了那次戰也一起發了財;這一次是第三次了,邊大人依次是監軍,本將相信邊大人想要繼續發財,本將軍也想發財,但只有把仗打贏了才能一起發財!論為官之道,高某人自認不及邊大人,但要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