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亦可視為靈寶派和閣皂宗所尊奉的祖師。中間,所謂元始上帝、靈寶天尊、太華天帝俱在神靈之列,徐來勒其人亦無考,皆可不論。但葛玄是靈寶派和閣皂宗非常尊重的祖師,據譚嗣先《太極葛仙公傳》載:‘最終於閣皂山東臥雲庵,築壇立灶,以鍊金丹。‘彷彿葛玄已在閣皂山教授靈寶經?了。鄭思遠(名隱)是葛玄之徒,葛洪之師,不詳籍貫,據傳記,其運動地有廬江馬跡山,霍山。葛洪,江蘇句容人,據傳記,其運動地有丹陽、洛陽、廣州等。陸修靜,浙江吳興人,入道後,先隱雲夢山,繼隱仙都山,曾遊覽衡、熊、湘、九嶷、羅浮、巫峽、峨眉,晚隱廬山簡寂觀。凡此數人的腳印,皆與閣皂山無涉。因而,在南北朝從前,靈寶派是否傳入閣皂山,尚不清晰;但可確定,就是曾經傳入,也未組成流傳靈寶經?的核心,即閣皂宗在那個日期尚未展現。其次,從閣皂山崇真萬壽宮的進展歷史來視察。周必大於南宋乾道九年登臨閣皂山,其《記閣皂登覽》中雲:‘按古碑,此(指崇真宮--引者注)本靈山(或作仙--引者注)館,焚於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氣至此,掘地得鐵鐘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高尺餘,遂立草堂。先天元年,孫道衝始立臺殿,賜名閣皂觀。…鹹通中遭火,惟古鐘、玉像存。隋前,閣皂山建有靈山(仙)館,隋時又毀於火。聯結上述靈寶祖師之腳印來斟酌,似可驗證隋與南北朝前,閣皂山尚未構成教授靈寶經?的心臟之說基本信任。其後,唐初道士程信然僅在靈仙館廢墟上產生草堂,至唐玄宗先天元年孫道衝再立臺殿,賜名閣皂觀,該觀始具規模。不見程、孫二人的傳記,故不知他們屬於何派道士。即便他們是靈寶道士,已在閣皂山教授靈寶經?,但該觀規模較小,好像尚未能成為教授靈寶經?的中央。以後鹹通中,觀又被燒燬,南唐修復後,更名玄都觀,仍未轉變上述情形。因而,唐至五代日期,閣皂宗尚未造成。入宋後來,真宗改此觀為景德觀,後又經天禧四年和熙寧九年兩次大火,再焚再建,至政和八年,始賜名崇真宮,並賜給銅印,准予和茅山、龍虎二宗一樣獨自教授法?。據此,在政和末年閣皂宗已被官方承以為符?三宗之一,和茅山、龍虎宗鼎足而三了。但據常情推測,能獲得官方認可,平常應在道派的進展曾經相當老練,社會波及曾經對比大爾後。那末,該宗之造成似應在此前的某一階段。《茅山志?劉混康傳》稱,宋哲宗嗣聖(應為紹聖)四年‘別敕江寧府句容縣三茅山經?宗壇,與信州龍虎山、臨紅軍(今江西清江縣--引者注)閣皂山,三山鼎峙,輔化皇圖。的確證實在政和之前的紹聖四年,宋皇室曾經確認閣皂宗了。前面提到的周必大《記閣皂登覽》中,還記錄他在乾道九年遊歷閣皂山崇真宮時,曾親眼看到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朝賜給該宮的‘四朝御書‘證實該宮已經取得宋太宗後幾朝的扶持,估摸自宋太宗朝起,閣皂山崇真宮就漸漸組成為教授靈寶經?的中間,即閣皂宗基本組成於北宋早期。閣皂宗既從靈寶派傳衍而來,其大致信奉及所奉經書和方術,都與靈寶派相像。信奉神靈,已如前述。《靈寶度人經》仍是遵奉的首要經典。齋醮科儀仍備受注重。因為材料缺少,其承傳譜系當前所知甚少。周必大寫於南宋慶元二年之《臨江軍閣皂山崇真宮記》中,提到當初該宮之管轄王自正,知宮鄒時億,副劉惟允,度師陳處和等,但未記他們的傳代。《正統道藏》收有《勿齋先生文集》上下二卷,題曰:敕賜高士右街鑑義主管束門公事閣皂山楊至質撰。文湊攏不見楊至質閱歷,其卷下《代臨安?章謝宰執》中,有‘遠若熙寧坡老居於是席,近而嘉定諫臣出於此途‘之句,嘉定為南宋寧宗年號,可知楊至質是寧、理宗時道士。現在他已任南宋王朝道教管制機構的右街鑑義,主管制門公事,地位是對照高的,推想他也許是閣皂宗的某代嗣法者或主要傳人,但因史闕有間,一時無從證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