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抖動都是手術機器人在進行工作,雖然手術過程並不夠快捷,但是精密度和效率卻比人類醫生高許多,所以從手術時間長短來看,其實手術機器人使用的時間更少。
其他參觀者也都圍著全息電腦顯示屏觀看手術過程,他們當中大多都是來自各個地方的專家,有的是來自軍隊研究所的專家,也有金髮碧眼的西方專家,在翻譯耳機的幫助下對著手術細節進行討論。
李茂業看到手術機器人正在進行碳奈米機器和神經細胞進行連線,很快就能進入測試活性了,於是隨口問道:“微型電子肌肉也要植入吧?”
“是的,接下來就會植入。”工作人員回答道。
“這個是用來做什麼的?”旁邊有人順口問道,從穿著打扮來看顯然這人不是專家,可能是醫藥聯合體裡面某個公司的老總。
李茂業難得地解釋說:“它是為了能自然轉動眼球,讓假眼看起來更加逼真才植入這個沒什麼大用處的電子肌肉。”
確實如此,電子眼球的攝像頭並不需要像人類眼球那樣轉動才能改變視角,但是為了自然感官更好些,同時為了讓它更加符合人類使用習慣,所以才需要安裝電子肌肉來控制眼球轉動。
,!
實際上這樣做反而要給電子眼球加上限制,對於追求非凡能力的人來說,增加電子肌肉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手術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在植入了微型電子肌肉後,手術機器人從一個液體罐裡面用管子吸出一顆人造眼球。
那是白色高分子材料外殼的硬質眼球,只見眼球后端連著無數根金屬細絲,然後手術機器人將它直接塞進已經處理好的眼眶裡面,並且開啟眼球內部自動連線程式。
在外面眾人看不到的地方,那些碳奈米機器支援的金屬細絲彷彿活過來一樣,紛紛延伸到眼眶內部深處,並且跟先前手術安裝好的碳奈米神經細胞糾纏到一塊,確定神經介面所在位置後,兩者迅速融為一體。
這一切過程都被投影在全息電腦顯示屏上,大家可以全方位觀看這個過程,下方還有一個進度條顯示碳奈米金屬細絲連線完成百分百。
首次連線花了大概三分鐘作用,據說以後人造眼球發生故障後,還可以直接摘下來更換新的眼球,到時候連線過程只需十幾秒就可以了。
當然這是人造眼球徹底壞掉時的處理辦法,通常遇到故障問題都可以透過滴入碳奈米機器眼液,然後控制這些碳奈米機器來進行維修。
移植手術完成後,另外走來一名仿生機器人給實驗者解開了面罩,而專家們也啟動了電子眼球的功能。
“看見了!我看見了!我能夠看見你們了!”
實驗者顯得相當激動的樣子,這個電子眼球屬於民用版本,就跟他另一隻正常的眼球完全一樣,除了能夠提供正常視覺外,也就只剩下一些普通的輔助功能。
比如說夜視能力和vr功能,不過夜視能力不需要控制,只需光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動開啟。
至於紅外視覺、自動跟蹤和射擊瞄準之類的軍事化功能,那這顆電子眼球裡面就沒有了,那得按照軍方的要求來研發,而且人造眼球的製造成本也會比民用版高出不少。
經過一系列嚴密的測試後,專家們認可此次手術的成功,而且比預想中要成功許多,人造眼球在各方面都超出了理想。
那位白頭鷹流浪漢算是白撿了一顆眼球回去,甚至就連以後定期保養維護的費用都不用出,西方醫藥聯合體全都給他報銷了,只不過需要配合體驗採集資料。
在一旁觀看的眾人對此都感到滿意,不管是兔子這邊有關部門的人,還是西方醫藥聯合體派來的專家們,他們表示從實驗結果來看,這種人造眼球移植手術相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