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月31日,晚上11:35。
杭城,某大樓內。
燈火通明。
看得出一棟樓裡仍然有數不清加班的牛馬。
某間辦公室內數位牛馬依舊在工位上不知疲倦地自願加班。
~
“林楓,別忘了調引數啊!”
林楓面前的六大塊電腦螢幕,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看監控的。
不過林楓的工作可比看監控的無聊多了,看監控的偶爾還能看到些攢勁的勁爆畫面,而林楓入目的卻全是枯燥。
林楓眼前的螢幕上顯示的是一系列複雜的訓練資料和引數除錯介面。
模型的訓練進度條還在緩慢前進,cpU和GpU的佔用率幾乎達到了峰值。
他迅速在鍵盤上敲擊幾下,調整了幾個關鍵引數的值。
林楓調完引數後,頭也不抬地回應道:“知道了,我剛才在嘗試不同的學習率。”
林楓的語氣不悲不喜,像個沒感情的機器人,顯然他一門心思都在全力解決眼前的問題。
“這次的資料集比上次複雜得多,要是調得不對,訓練結果會有很大的偏差。”坐在林楓工位一旁的王珊一邊提醒,一邊同樣緊盯著自己面前的一堆螢幕,不斷記錄著實驗資料。
“沒錯,王姐,我打算先嚐試降低學習率,再加大正則化項的權重,看看能不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林楓迅速地輸入了新的引數設定,然後按下了回車鍵,模型重新開始訓練。
泛化能力是指機器學習模型對測試資料或真實世界資料的預測能力。
一個模型具備良好的泛化能力,才能在訓練資料上表現良好,而且在測試資料或新的資料上也能保持較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而學習率是一個控制模型在每一步訓練中更新其內部引數(如權重)的速度的超引數。簡單來說,它決定了模型在每次“學習”時向“正確答案”邁出多大的步子。
嘗試不同的學習率就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學習速度。
如果學習率太高,模型可能跳過最優解(即每次邁出的步子太大);如果學習率太低,模型收斂速度會很慢(即步子太小,訓練過程會非常漫長)。
林楓在嘗試不同的學習率,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最適合當前模型和資料的學習速率,使得訓練過程既快速又高效地達到最優結果。
說起來容易,實際上是枯燥的,而且極其枯燥。
不過人工智慧的背後那面又哪有不枯燥的呢?
林楓無奈苦笑,悶頭繼續工作。
“訓練集的準確率提升了!但是驗證集的損失還在波動……”王珊突然出聲,她的眼睛緊緊盯著實時更新的圖表。
“別急,等它再跑一會兒看看。”林楓說道,他深知模型訓練是一個反覆試驗的過程,急不得。
林楓不急,可是有人急。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技術部的負責人李冰河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杯咖啡。“怎麼樣,有進展了嗎?”
“還在除錯引數,剛嘗試了一些新的設定。”面對質詢,林楓機械地回答。
“很好,”李冰河點了點頭,“不要急,引數調整是關鍵,這個模型對我們的專案非常重要,要確保它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林楓和王珊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
緊接著李冰河接著說道:“你們也別太心急,要是這個模型不能奏效我們就還用最開始的那個模型!”
林楓無語,一開始說“微調”模型的是你,現在說這個模型不奏效就用最開始模型的也是你。
林楓很想罵人,調來調去還踏馬用第一版是吧?
別說是罵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