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況多少有點讓人不爽,林楓不禁陷入了沉思。
究竟是什麼導致的這一切?
仔細想想,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技術起步晚,投入不足。
國的大型科技公司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開始佈局雲端計算,亞馬遜甚至在2006年推出了aws。
而國內呢,真正大規模推動雲技術,是在2010年之後,落後整整五年甚至更多。
對於技術領域而言,五年的差距很恐怖了。
純粹的軟體應用技術,五年的時間都夠技術迭代的了。
這幾乎意味著技術生態、使用者認知、市場成熟度等方面都處於明顯劣勢。
除了技術起步晚之外,另外產業鏈與配套設施滯後也是很大的原因。
技術發展不僅依賴於公司內部的研發投入,更需要完整的產業鏈和配套基礎設施的支援。
不得不說國在晶片製造、網路裝置和資料中心生態這方面的業態確實挺無解的。
而國內在這些方面欠賬太多,直接導致新技術的研發和部署成本高昂。
此外,技術的背後是人才的競爭。
然而,在2014年的國內,真正瞭解雲端計算、分散式架構的工程師鳳毛麟角。
大多數開發者的技術視野仍侷限於傳統開發的思路上。
這些新領域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相比之下,國外早已有大學和企業聯合開設相關課程和培訓專案,為行業輸送大批專業人才。
一點一點優勢看似沒啥了不得的。
但每個地方都有一點點優勢形成規模效應之後就很無解。
有的時候思考起來甚至每每有種讓人窒息的感覺。
要麼跨過一些步驟大踏步追趕,要麼就彎道超車。
想要按部就班地追趕上去真的挺難的。
不過難歸難,林楓也不可能熟視無睹。
沒重生國服落後一個版本也就算了。
重生了國服還落後一個版本?
那踏馬不是白重生了。
這事林楓不能忍。
想到了原身的身份,事情似乎容易了很多。
林楓直接開始寫信,寫信給原身的爺爺。
原身爺爺雖然退了,但一些影響力還是有的。
林楓決定好好陳述一下現在技術領域遇到的情形。
林楓所做的也只是陳述事實。
至於具體如何處理,林楓沒有越俎代庖。
這種事林楓選擇相信前人智慧。
林楓很快就寫好了,字跡以及表達習慣倒是跟原身一致。
但寫好之後,林楓卻有點猶豫了。
這樣一封信搞出去會不會有風險。
畢竟這封信可不是一般意義的家書,而是說了很多公事。
而提及公事的話,按照原身爺爺的風格那完全不會藏私,很有可能公事公辦。
甚至呈送到最高層也是有可能的。
這樣在信件中坐而論道會不會有潛在的風險呢?
會不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呢?
要不要乾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不過一番糾結,林楓還是決定送出去這封信。
私者一時,公者千古。
林楓覺得他初心是好的。
既然初心是好的,那麼有可能招致的一切無所謂了。
難不成一心為公還不對?
當然了,這種信件肯定是不可能走郵寄的。
國嚴苛的海外信件審查制度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
直接寄出去跟直接寄沒區別。
林楓驅車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