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若棠沒有太大關係,剛才似乎凝固的大堂人群重新慢慢移動起來,只不過少了之前的恣意飛揚,不少人都變得文雅很多,笑著點點頭各自前往不同餐廳,這讓後面進來的人又下意識的壓低聲音,感受到不尋常的氣場。

宋青雲拍了拍石澗仁的肩膀:“弟妹不是普通人啊,要好好……“他的電話也響起來了,他當然是今天的中心焦點,也是最忙的,開啟電話都在跟周圍揮手致意。

石澗仁點點頭,目光依舊停留在電視上,託一身工作西裝的福,沒人打攪他。

也許只有他和紀若棠能知道那搬盒飯的背影中有自己,也許只有他倆才知道王雪琴為什麼刻意的抹去了小布衣的存在。

更只有他們才清楚,從抵達災區第二天開始,新聞媒體就以什麼樣的密度出現在石龍鎮的安置點。

多個大型全國媒體的災區東部指揮部,就設在最為完善又距離災難最近的石龍鎮。

如果說那些軍警在每天的身體睏乏中和志願者們交流是吃的喝的和休息,這些媒體記者卻是從更深的層次來感受,他們有專業的思考角度和敏銳的新聞捕捉能力。

所以從一開始,石澗仁就把所有的功勞放在兩位女性身上,因為她們也更容易成為閃光點。

想想這樣一個規模已經擴充套件到數千人的安置點,居然是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年輕姑娘建立起來的,那麼這個閃光點的爆發是遲早的。

第七天,王雪琴就被火線提拔成為石龍鎮的黨委書記,而且這個職位顯然不是她的終點,在一片混亂的時候力挽狂瀾的展現出領導氣魄跟井井有條的組織能力,無數的工程隊伍,醫療隊,救護車,搶險救災軍警,甚至逐漸增多的各級官員領導,在東線基本都是從石龍鎮進入整個地震中心地帶,這裡很快就成為後來其他安置點的範本。

就跟石澗仁預見的那樣,當來自全國的救災物資源源不斷的進入了這片災區,特別是第一二天所有交通工具都用來運送軍警和地震救災隊伍的高峰過去以後,大量的救災物資開始分發下來,成山一樣的飲用水、泡麵、棉被等等都開始運送到各處,老實說,各地肯定沒有人貪墨這些東西的,相比國外遭遇災難的軍隊首先是用武力維護秩序不同,中國的軍隊在投入這樣的事件時候從來都不需要攜帶武器,只需要全力救援就好,民眾在極端環境下的自律讓外國人都有些難以理解,況且有誰會去貪汙隨處可見的免費飲水和食品呢,但浪費和管理不善的情況倒是隨處可見。

任何好的思路、美好的願望在實施的時候,總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實際問題,只有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傢伙才以為什麼都是順理成章的簡單。

但在石龍鎮這個已經逐漸擴充套件到數千人的大型安置點,這些情況幾乎是看不到的,王雪琴每天在臨時帳篷鎮中央的篷布辦公室下把所有的事情梳理得非常清晰,她自己都有些驚奇。

她在基層工作了三四年,但是到農村一線也就一年多,對各種實際情況的困難是心知肚明,按照官方的說法,老百姓群眾是最淳樸的,這話的確是沒錯,但在計較個人利益的時候,也是最刁蠻的,所以就算是成為災民住在這樣的臨時安置點裡,每天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吵不休的情況依舊比比皆是,但王雪琴做起來駕輕就熟:“這是人家江州清塘集團出資建立的安置點,我都只是在這裡住在屋簷下,您住得不舒服,那就勞煩換到縣裡或者別的地方去,人家清塘集團要是給鬧煩了,轉身走人,我不擔保您有飯吃,有帳篷睡。”

這就是石澗仁的態度了,有些出奇的態度,道德綁架在他這裡說不通,一切都必須按照王雪琴梳理的規矩辦事,而不是做濫好人。

每天晚上他們三個人都會在一起坐著討論下得失,分析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小布衣在那些日子裡,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