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一直留在白蹄岡?」殷鵬事前並不知道他過來後,會與誰見面洽談,但他以為韓謙從那次在茱萸灣的見面後應該已經回敘州,不會一直冒險留在江淮。
看到馮翊,他才明白從頭到尾都想錯了,暗感之前楚州那邊親自指使人手襲擊白蹄岡營地,受那麼大的挫折,也是不冤。
走進祠堂改建的議事廳,韓謙站在新繪製的地圖前,正與奚荏計算後續疏浚清津渡橫渠的工程量。
透過清津渡往北而去的那條河流,經後續的確認,是直通洪澤浦南部湖盪的上林河。
前朝中前期時,石樑縣組織民夫,就直接緊挨著清津渡北面開挖出一條七八里長的橫渠,連線上林河與白蹄岡東面的樊梁湖,使得樊梁湖與洪澤浦在石樑縣境內多了一條銜接水道。
不過,前朝末年,江淮諸雄爭霸,水利長年失修,而大楚開國後,淮南諸州縣被視梁楚兩國的緩衝區,幾次洪水泛濫、橫渠早就淤堵起來,樊梁湖與洪澤浦在石樑縣的銜接水道也就因此切斷開。
不論是貫通樊梁湖與洪澤浦,還是利於溉灌農田,或者更大限度的疏導、排洩上林河上游而來的洪水,這條橫渠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即便有些事此時不能立即著手去做,但韓謙還是希望能將後期的工作規劃,幫韓東虎、蘇烈他們先確定下來。
橫渠有之前的底子在,淤堵的地方主要也是位於兩頭,因此想要重新開挖、疏通,相對要容易許多。
橫渠一旦挖通,清津渡的戰略地位就更為突顯,甚至不在白蹄岡之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