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煙花璀璨,也就只在那瞬間綻放,隨後便會消散在人間,無影無蹤。
但是,眾人心底裡面的情誼,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的濃厚,至死方休。
賈惜春這邊兒聽聞賈探春的事情,亦是臉色消沉,不怎麼得精神。
她看著屋子裡面的一切,卻總覺著少了一些什麼東西,心底裡面總是空落落的。
而今的賈惜春雖得了富貴,卻仍舊是一個小透明一個。
家中的姐妹們都待她好,也不缺少她什麼東西。
總是姐妹們有的東西,也都給她多留著一份兒。
無論是林黛玉也好,還是薛寶釵也罷,甚至是香菱、賈芸等人都待她好。
相比起來,賈惜春覺著自己在芸府過著更好一些的,不怎麼想著榮國府內的日子。
但是,賈探春與賈惜春情同姐妹,關係極好,而今姐姐遠嫁番邦和親。
只怕這一走,便是再也無法見面了。
卻說趙姨娘在晚上的時候,心中琢磨著這事兒,反而是歡喜起來。
趙姨娘心裡面說道:“我這個丫頭在家素來就忒瞧不起我,不管怎麼說,我怎麼也算是生她的親孃,從我肚子裡面十月懷胎落下來的親骨肉,但是,而今我這個當孃的人卻比她這個當丫頭的人還不體面。況且,她若是擋在前面,環兒也難以出人頭地,等她去了,當了公主,總是一個體面身份,環兒或許也就能夠出人頭地,得到更多關注和資源了。”
在趙姨娘的心中,乃是傳統的封建道德。
女兒是賠錢貨,註定嫁給其他人的。
而兒子則是封妻廕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籌碼。
兒子可以考科舉,成為官老爺。
女兒則只能夠待在家中織布繡花做女紅。
相比起兒子的利益來說,女兒的利益無疑是負面的。
這也是古代社會重男輕女的本源所在。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卻非是什麼封建道德和倫理束縛。
趙姨娘一面心中想著將來的事情,一面跑到賈探春那邊去,打算與她道喜,說道:“姑娘,你是要高飛的人了,到了姑爺那邊自然比家裡還好。想來你也是願意的,便是養了你一場並沒有借你的光兒,就是我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的好,總不要一去了就把我擱在後腦勺給忘記了。”
賈探春聽著這毫無道理的話語,只得低頭作活,一句也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