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楚楓在嵐縣也是得知了潼關落入南郡軍之手的訊息。
他的第一反應也是南郡叛軍是要圖謀關隴,不過史甫立給他一陣分析,說南郡叛軍沒有在中原有所戰果之前是不會掉頭去打關隴的。
史甫立分析的原因和趙靜鵬寫給葉德道信裡所闡明的觀點一致。
史甫立還給葉楚楓說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就是南郡軍後續佔據關隴對葉楚楓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南郡軍進關隴會與關隴勢力有一戰,必然在征戰之中削弱關隴當地的氏族世家實力。
如果南郡叛軍真的佔據了關隴,那關隴的世家想要生存就只有臣服於南郡王麾下。
以後葉楚楓有進軍關隴的時候,要處理關隴的那些世家就有不錯的由頭,可以將關隴地區的世家像北境一樣清理一遍,讓關隴形成與現在北境一樣無大世家的狀態。
所以史甫立建議葉楚楓,即使接下來有機會可以參與關隴之戰中,也不要去阻攔南郡軍入主關中。要參與,也要等到關隴局勢糜爛之後再參與。
潼關失守,最慌張的便是關隴和涼都朝廷。
潼關一失,不僅朝廷與關隴地區的聯絡斷了,更是影響到了朝廷對巴蜀地區的掌控。
如果讓南郡王拿下關中,以後巴蜀將徹底與朝廷割裂開,成為魏國的一塊飛地。
那樣,魏國差不多可以說名存實亡,只剩下中原、徐淮、幽薊三地。
洪覆帝當即下旨給關中,讓關中盡最大可能奪回潼關。
關中地區,民豐富足,人口眾多,並且世家眾多,關中想要組織力量奪回潼關,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洪覆帝把關中之事想的太簡單了。
關隴的條件是非常優渥,可正因為關隴世家實力強大,且多年來未經戰亂,在於處理這種事情上並沒有多少經驗。
關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關係複雜,且各勢力的實力差距不大,要是說誰來牽頭,其他人都會難以服從。
畢竟誰來做領頭人,誰就能獲得遠超於其他勢力的利益。
所以潼關失守都快一個月了,關中也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反倒是因為南郡軍拿下潼關之後沒有再選擇向西進一步動作,關中各個勢力反倒對其放鬆了一些警惕,並不像之前那般緊張,甚至有人覺得南郡軍拿下潼關,只是在給宛城施加壓力。
可能在他們潛意識裡,葉德道和葉德理誰做皇,對他們的影響都不大。
“如今我們與中原被阻隔,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
“你想做什麼?也做些謀逆之事嗎?別忘了還有鎮西軍在。”
“哪裡要去做那種事,就要趁著現在朝廷管不了這裡,我們多給自己謀些利益,比如說多搞些田地。”
“這倒是可以。我們還可以從那些外地的商戶手中多爪分些錢財來。現在關隴與中原斷了聯絡,官場之事皆由關中府來處置,我們與府衙多走動走動,給族人多謀些位子,以後也能更好地為了家族謀利。”
“這也可。我們要趕緊行動,先下手為強,省得被其他家搶了先。”
關隴之地的各方勢力都開始搞起了小動作,讓其表面的穩定下暗流湧動。
隴西,鎮軍所駐之地。
整個鎮西軍並沒有因為潼關被叛軍所奪而受到影響,一切如常。
鎮西軍從成立至今就只有一個任務,就是駐守隴西,防止西邊的敵人東進。
只要魏國不滅,鎮西軍就會一直在這裡守著,不會去關心任何其他事情。
反正葉德道和葉德理倆誰坐皇帝,葉氏皇族的身份不變,對鎮西軍的態度都會一樣,畢竟鎮西軍是替他們葉氏守門的。
“葉將軍,潼關被叛軍所奪,我們與朝廷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