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6章 圍討

宋國大皇子劉劭,在太子位置上坐了近30年。

其父皇劉義隆從登基那時開始,就多病體弱,宮中經常傳出皇帝快不行了、準備後事的聲音。

哪知道,後來,劉義隆病一陣,熬過來;又病一陣,又熬過來……經過許多回合後,不再發病,身體慢慢恢復健康了。

劉義隆的多次病危,害慘了兩個人:一個是劉義隆四弟、彭城王劉義康,另一個就是太子劉劭。

劉義康為人不拘小節,但精力旺盛、處理朝政能力特別強。

在皇兄劉義隆病重時,劉義康不但將國家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親自伺候在皇帝病榻前,喂藥、端湯、送飯。

全權處理朝政,自然提拔、培養、任用了一大批能人。

當皇帝身體復原、重理朝政時,朝堂上必然出現皇權、相權的衝突。

這些人就面臨著一個選擇:是繼續親近原主子彭城王劉義康,還是轉換門庭、投靠大主子劉義隆。

如果劉義康是個心思縝密之人,這時他就會細品一件事:光祿大夫範泰,為何勸首宰王弘急流勇退。

因為正是王弘的有意讓權、漸退,劉義康才能迅速、順利接手整個朝堂政務。

王家幾百上千年屹立不倒、香火鼎盛,就是因為他們家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有眼光、知進退、不貪權的特點。

皇帝身體復原了,劉義康理應將手中權力,包括人員,主動全盤交出,然後由皇兄重新安排、讓自己做什麼就做什麼。

如果是這樣,彭城王的命運就會改寫了。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彭城王糊里糊塗,他手下有些人又不自量力,比如劉湛、孔胤秀、范曄等,最後導致了劉義康的悲劇結局。

再說太子劉劭,他也是個受害者。

父皇劉義隆一面對他非常愛護、縱容,讓他享有不同尋常的特權,比如東宮獨立衛隊。

甚至,劉義隆與四弟劉義康最根本的衝突,也是為了太子:劉義隆擔心劉義康搶太子的繼承權;彭城王府的幕僚們,就是打太子繼承權的主意,從而給劉義康招了禍。

另一方面,劉義隆又很少讓太子獨當一面處理大事,無法真正培養其軍事、政治能力。

應該說,劉劭與三皇子劉駿相比,文、武兩方面都遜色不少。

現在,劉劭鋌而走險、弒父上位,皇室輩分最高的兩人:江夏王劉義恭,被迫配合新皇,實則完全信不過。

劉劭也深知這點,所以將這位皇叔和其12個兒子都扣在皇宮做人質。

另一位皇叔、南譙王劉義宣,身為荊州刺史,實力、影響強大,則最先舉起討伐新皇的旗幟。

外戚臧質在軍中影響力極大。

他本人也有野心。

身為雍州刺史,臧質立即採取行動:親自帶著司州刺史魯爽、襄陽太守柳元景等大將,率軍隊投靠劉義宣。

臧質的如意算盤是:南譙王劉義宣旗號夠份量,而能力有限,自己投到他的麾下,很容易架空他,借他的旗幟號令天下。

不曾想,劉義宣出身皇家,傾軋生死見得太多。又做了十多年荊州刺史,早已不是草包。

劉義宣知道自己底細,對大位沒有覬覦之心。他宣佈奉侄兒劉駿為主。

臧質見劉義宣如此,便指示柳元景,分兵去與劉駿會合。

劉義宣任命江夏內史朱修之為平東將軍,統帥荊州軍隊,與臧質、魯爽一起,由荊州出發,順江而下,直指建康。

劉駿、沈慶之、柳元景等將領由江州出發,走陸路,由南部向建康包抄。

東邊,會稽太守劉誕集合了幾路將領的軍隊,向西圍攻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