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隊伍,野戰能力至關重要。
為了提高親衛軍的野戰訓練水平,華安除了在城內的校場中訓練他們,更將西門外的一大片山地劃為親衛軍的訓練場所,讓親衛軍將士在城外的山中策馬馳騁,這樣一來,才能訓練出正在的野戰勇士。
新兵一旦形成戰鬥力,華安的實力將今非昔比,過去著重訓練守城的方式將要徹底拋棄,取而代之的是著重訓練野戰和攻城的能力。
過多的訓練守城能力,練出來的是一支防守型的軍隊,而著重訓練野戰和攻城能力,則可以練出一支進攻性的軍隊。
在過去,北伐軍兵力較少,而面對的敵人實力很強大,為了儲存實力,經常要依託城牆。遲滯敵軍的進攻鋒芒,為此,自然需要著重訓練守城的能力,而如今,華安麾下的主力兵馬將要達到十幾萬人,如此多的兵馬,足以匹敵任何敵人,況且,日後北伐關中和中原,需要的是進攻作戰。也就是要有足夠的實力在野戰中消滅對手。並攻破敵人的城池,這種作戰方式,就需要一支擅長野戰和攻城作戰的軍隊,為此。必須改變原有的防守型訓練模式。形成新的進攻型訓練模式。以適應未來作戰的需要。
對於攻城方面,主要依賴重型的攻城器械,只要有霹靂車等重型器械的助戰。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攻破城池不是很難,這一點,華安並不是十分的擔心。
但在野戰這一塊,華安還是比較擔憂的,畢竟,趙國的騎兵動輒十幾萬,北方鮮卑族的騎兵更是眾多,可以說有多少軍隊就有多少騎兵,而在野戰中,騎兵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敵軍十幾萬鐵騎的衝擊下,自己麾下的野戰大軍能否支撐的住,真的是個未知數。
每每想到可能遇到敵軍十幾萬鐵騎衝擊的時候,華安就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對於敵軍的鐵騎洪流,華安是真的有些擔心。
為了對抗敵軍的大規模鐵騎,華安也想出了很多應對的辦法,比如,加強自身隊伍的騎兵建設,多組建騎兵部隊,讓騎兵在主力大軍中的比例達到三分之一的規模。
還有,就是讓兵器館多打造弓弩等裝備,以用弓弩的激射,大規模的殺傷敵軍的騎兵,從而阻斷敵軍騎兵的進攻鋒芒,無當五營的諸葛連弩則是騎兵最大的剋星,只是這種兵器,太過於消耗箭矢,而且精度不佳,華安決定只配備於無當五營,別的隊伍仍用普通的弩和箭。
為了讓自己麾下的步兵主力,在遇到敵軍騎兵的時候,不至於被敵軍衝散,華安特意讓盾牌兵和長槍兵組成方圓陣,刻苦訓練這種保命的陣法,在有輜重營的情況下,則可以利用輜重車組成更加堅固的方圓陣,有河流作為依託的時候,則可以組成卻月陣。
華安將自己總結的新的訓練方法,下發到麾下各軍,要求各軍將領嚴格按照新的訓練方法訓練部隊,一定要將所部將士訓練成一支擅長野戰和攻城作戰的精銳大軍。
為了檢驗各軍的訓練成果,華安特意在南鄭城周圍的山區建立了一個演練的區域,各軍將士將在這裡進行對抗性演練,以比較各軍訓練成果的優劣,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極大的提高各軍訓練的積極性。
在督促親衛軍訓練的這些日子裡,華安沒有忘記北門附近正在動工的街道,每天不管有多忙,華安都會抽出一點時間前往新街道的施工現場,以瞭解和指導工匠們幹活,對於工匠們遇到的困難,也都及時給予解決。
在路過老街道的時候,華安會遇到許多從遠方慕名前來的商人,這些商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大規模的隊伍,往往一個商隊便佔據了一座客棧,商隊所屬的騾馬更是將客棧的院子擠的滿滿的。
見到這些商人,華安確信自己堅持新建街道是明智之舉,隨著南鄭名氣的越來越大,日後前來做買賣的商人會越來越多,僅有的老街道和院落狹窄的客棧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