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邊民的富足生活勾引得口水直流。
是啊,老百姓的心思很簡單,誰能讓自己的生活好,誰能給自己的子女子孫後代帶來穩定、安寧的生活,他們就願意跟隨誰。更何況他們現在只是重新迴歸祖國,並不是背叛自己的祖宗,又有什麼難為情的呢?應該說這些老百姓都是理直氣壯的。
當這個司長開心地說著外蒙的情況時,幾個高層領導欣慰地看了郭拙誠一眼:是郭拙誠在六年前就開始重視中蘇邊境、中蒙邊境的邊民的改善,是他早就想到了用中國邊民的生活拉開與外面百姓的生活差距、檔次,從而促使對方的心態改變,減少迴歸所產生的障礙。現在多年的努力終於結出了碩果,雖然現在離最後的成功還差一大步,但只要時間,這一步肯定會實現。
接下來中央大佬討論的是那麼司長提出的是否對迴歸的外蒙老百姓進行經濟補助的問題。因為現在外蒙的生活很糟糕,因為蘇聯執行的是大計劃經濟,盟國也被他們納入統一的生產中,也許農業還沒有實現也無法實現大一統,但工業產品卻基本統一,比如外蒙只生產手工藝品,朝鮮生產簡單的工業用品,東德生產精密機床,捷克斯洛伐克生產拖拉機,等等,然後經過蘇聯內部進行產品交換和協調。
正因為如此,一旦某個盟國或內部的加盟共和國出現生產力不足,或者質量有問題不能使用,整個蘇聯都會陷入缺少這個盟國或內部加盟共和國生產的這種產品,而這個盟國或內部的加盟共和國就會獲得比計劃少的其他商品的供給,他們生產的就會更少,獲得的自然也更少,從而陷入惡性迴圈。
而因為蘇聯的生產效率低、浪費嚴重,官員**,導致這種問題不但存在而且很嚴重,資源缺乏、人才缺少的外蒙更是這種體制的最大受害者,當蘇聯現在幾乎維持不下去的時候,很大外蒙老百姓甚至可以用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來形容,他們急需外界的救助,不但是食物還有衣服還有醫療。
第1330章不能貪吃太多
中國不但要救助他們,讓他們順利地渡過難關,同時還要讓他們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必須縮小他們與內地老百姓的生活差距,不讓他們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更不能讓他們產生自卑感,也不能因為貧困而被國內的老百姓所鄙視。*文學館*
郭拙誠其實對這種用金錢來救助的行動是持否定態度的,他更希望中央政府對外蒙執行優惠政策,養成大家都依靠政策、依靠法律來改善生活狀況。
不過,這種現狀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完全由外蒙的老百姓承擔,雖然中國政府是無辜,沒有義務承擔這種救助,但作為今後管理他們的政府,卻有這個責任,這也是保證外蒙迴歸後長治久安的必要措施。
有人提出對外蒙迴歸的人每人補助五萬元人民幣,提供大量質量好價格公平的商品,同時派出大量的醫療人員。有人提出五萬元人民幣數額太大,中央財政一下子拿出這麼多資金有困難,要知道全外蒙有人口280萬,一人五萬就需要一千四百億人民幣。
如果僅僅補助280萬老百姓倒是問題不大,但中央隨之而來還要大量投資外蒙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投資外蒙的教育、企業和交通運輸,那些才是天文數字。
有人則說如果補助這麼多,最多補助五千、一萬,體現一下全國人民的關心就足夠了。因為給外蒙老百姓補助五萬元對國內老百姓是不公平的,要知道現在國內的平均工資經過幾年的增長後才一千元左右一個月,五萬元相當於國內近四年多的工資收入。況且,內地的農民收入更少,雖然現在一年年減少農業稅,但農民主要還是靠出售地裡的農產品換取金錢。收入依然不高。
但是,最後最高首長拍板決定給所有迴歸中國的人補助一萬元的迴歸安置費,給所有外蒙企業免稅五年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