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的部隊為餌假裝不敵往後撤,越軍在追擊時全然不知已經掉進我軍的包圍圈……當時天色剛亮且天空又佈滿了硝煙和濃霧。能見度只有十幾米,所以即使越軍熟悉這一帶的地形也沒有發現埋伏在草叢和灌木裡的中**人。
接下來的事就不用說了,隨著一聲令下我軍就突然從草叢中站起身來四面開火……當時的情況還真是四面開火。也就是從四個方向把越軍一個連給圍得死死的,才幾分鐘的時間就把越軍一個連給打沒了。
輕而易舉的殲滅了越軍一個連隊後。高地剩下的兵力就只有一個加強排另獨立營營部的幾個警衛員了。這對我軍來說當然不在話下,一頓炮火掩護後一個衝鋒就拿了下來。
其它高地倒還沒有出現這種現像,我想這也是因為駐守其它高地的大多都是公安屯、青年衝鋒隊這樣帶有民兵性質的組織吧,雖說他們中大多也有戰鬥經驗……這些民兵有相當一部份人是越南在美越戰爭後裁軍裁下來的。
但一個民兵組織終歸跟正規軍還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倒不是說在裝備或是單兵素質上。當然,這兩方面的差距也有,但相差並不懸殊,尤其是裝備。越軍民兵的裝備有時還會比正規軍好。
這一點其實並不奇怪,我軍民兵的裝備有時也會比正規軍好,在我們還拿著56半的時候民兵都有許多人拿56衝了。其主要原因是正規軍數量過於龐大,其不得不按統一的標準配備武器,比如一個班裡就班長拿56衝,其它人則用56半。支前民兵因為數量相對正規軍來說要少得多,所以有裝備剩餘給他們裝備好一些也不算什麼稀奇事。
越南民兵也是這樣,再加上他們也是老兵所各方面看起來都不比正規軍差。
但問題就是每支部隊都有“軍魂”這種東西,這“軍魂”按我的理解就是由這支部隊建立、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所有指戰員流下的汗水、淚水、鮮血和生命凝聚起來的。簡單的說就是部隊的軍史
因為有這個軍史,所以我們在戰鬥時才會想……曾經就是在我們這支部隊,以前出現過哪些英雄、有過哪些英雄事蹟。我們雖然很難做到像他們那樣,但至少不能給他們丟臉。
這就是一支部隊的軍魂所在。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我軍進行百萬大裁軍的時候,外行人就很難理解……裁軍對某些部隊或是某些兵來說,不就是換一個番號的問題嘛,一樣是解放軍、一樣是當兵,在哪支部隊用哪個番號還不是一樣的?
但這還真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番號沒了之後“軍魂”也就不在了,那可是戰士們在戰場上用鮮血、用生命捍衛的東西。所以很多指戰員在知道部隊將要撤併時。都在感嘆“廟都沒了,往後到哪燒香去?”。
對他們來說。那絕不僅僅是個番號是個數字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家。是部隊的根,是他們的榮譽牆。
越軍當然也不例外,這也就是正規軍與民兵之間最大的區別。
民兵部隊像這種軍史、軍魂觀念的培養就淡薄得多,一方面是民兵流動性大,很多時候就是這裡來幾個那裡來幾個湊在一塊就是一支部隊了,根本就沒有什麼軍史、軍魂可言。另一方面就是他們在戰時執行的任務也比較少或是相對次要,所以就是想弄一個軍史出來也沒什麼英雄事蹟可弄。
這就決定了民兵組織的作戰積極性較差,戰鬥中會比較被動的聽從指揮。
現在指揮部讓我們給控制了,這些公安屯或是青年衝鋒隊的傢伙就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於是就各自為陣的亂打一氣,坐擁著大量的工事和巖洞卻不知道互相掩護、互相增援…這一點其實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民兵,在失去指揮的情況下還能堅守陣地就算不錯了,要求他們能像正規軍那樣有效的協同就有點苛刻了。
當然,這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