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2)不拍地烏龍盤打,其走法與拍地的基本相同,只是右手不拍地,兩臂作連續滾劈反掛,可以連續做多個。 練好靜步烏龍盤打,前人要求甚嚴,講究“背靠牆,手攀槓”。它是練功的一種方法,就是先把後背略靠近牆,雙臂伸直握直棍於頸後,腿作左右弓步,做左右單劈手,眼看下劈之手,必須“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滾肩反劈放長擊遠,立如車輪,勁達掌尖”,待練至純熟,再去掉木棍,做連續的烏龍盤打,數量由少不斷增加,直到手眼身法步得其要領為止。 除此之外,還有動步的烏龍盤打,其中又有“有繞打”和“無繞打”之分。它主要出現在走拳以“掛”為主的青龍拳中,其中倒翻五擂一勢,正是動步的烏龍盤打,動作也都要求手臂走立圓或斜圓,滾肩反劈,纏捋圈攔,走擊步和翻身步,注重技擊實用。

實用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之核心動作,它以腰肩為軸、為輪轂,以兩臂為輻條,快速轉動,走輪子勁,如車輪之旋轉,向敵方滾動,兩臂交劈反掛,勢如破竹。兩臂可以成立圓、斜圓、平圓等形式交替正反運轉,兩腿則左右、前後、擰扣蹬地,使勁力透過腿過於腰,順於肩背,放於手臂,以腰為樞紐,以雙足為根基,帶動兩臂,大開大合,放長擊遠,勁猛沉實,能放能收,講究“翻車轆轤,轆轤翻車,滾背閃劈掌”。 烏龍盤打有著不同的練法和使用,在劈掛拳中,兩臂交劈,向下走壓打;在青龍拳中其稱為反敗為勝的倒翻五擂左手反掛敵式,右手摟擊敵之後頸;而在趟子拳中,烏龍盤打則又稱為摔法,劈打對方之後,下身埋上敵腿,以右手抓捋敵之腳踝,猛然反身,將敵掀翻於身後。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它生動形象,樸實無華,結構嚴謹,攻防嚴密,實用性強,突出體現了劈掛拳劈、掛、滾、斬、擂等技法的使用。

通臂拳

通臂拳

亦稱通背拳、通備拳、屬長拳類。 明末學者黃宗在《南雷集》"王徵南先生墓誌銘"的《六路歌訣》中就有"佑神通臂最為高"之語。其子黃百家在《學箕初稿…王徵南先生傳》中,進一步為六路註釋:"通臂,長拳也"。說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經流行。

拳法來源

此拳的源流還有將創拳時間向前推移的說法:春秋戰國時,由白猿公所創(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號動靈子,既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司徒年輕時人稱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眾)。在民間的輾轉流傳中,逐漸形成了"通臂換後"、"白猿通臂"等拳套說法不一。 通臂拳譜簡介

《通臂拳譜》用法解明中載有一些極有特色的技擊著法、用法,即通常所謂的“散手”、“拆手”、“裁手”法是也。其中就以“九躧六靠”為代表。九躧踢法為人體“長兵”,放長擊遠;而六靠則為貼身近戰,跌打合一。 拳法中之所謂靠法,即靠撞摔跌、近身短打之法也。靠打之中含有跌法,靠、跌實為一體。六種基本靠法在實際應用時每種又根據不同情況而化生出三種變著技法,書中統稱為“沾衣十八跌”。

通臂拳譜和現有拳技的聯絡

現在多有白猿通臂和祁家通背的拳家兼習中國式摔跤,拳諺也有云:“拳加跤,藝更高”,通臂六靠十八跌中的近身跌法雖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在的中國跤摔法,但二者在基本方法的實戰應用和借力打力的技擊理念上確是有共通之處的。古傳通臂拳的跌靠法雖不能說是單純的“拳加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