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人才流失、醫療事故投訴和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危機後,葉瑾和山區醫院的全體員工並未氣餒,他們在困境中堅守,努力尋求著新的發展機遇。
葉瑾深知,要想讓醫院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僅僅依靠外部的援助是不夠的,必須提升醫院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她把目光投向了醫院的學科建設,決定重點打造幾個特色專科,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優秀人才。
經過深入的調研和論證,葉瑾選定了心血管內科、婦產科和中醫康復科作為重點發展的學科。她親自帶隊到國內知名的醫院進行考察學習,借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
為了提升心血管內科的技術水平,葉瑾引進了先進的心血管造影裝置,並邀請了一位業內權威專家定期來院指導手術和開展學術講座。在婦產科方面,她加強了與周邊婦幼保健機構的合作,建立了高危孕產婦轉診綠色通道,並選派骨幹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最新的產科技術。
對於中醫康復科,葉瑾則注重挖掘本地的中醫藥資源,開發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中醫康復療法。同時,她還積極開展社群義診活動,宣傳中醫康復的理念和優勢,提高科室的知名度。
然而,學科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這對於剛剛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山區醫院來說,並非易事。資金的緊張再次成為了制約發展的瓶頸。
葉瑾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援,另一方面發動全院員工開展節約成本、增收節支的活動。她親自帶頭最佳化醫院的各項開支,從辦公用品的採購到水電費的節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在人才培養方面,葉瑾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在職員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併為他們提供學費補貼和學習時間的保障。同時,她還透過網路招聘和校園招聘等渠道,廣泛吸引優秀的醫學畢業生加入醫院。
在葉瑾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的學科建設逐漸取得了成效。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了多例複雜的心臟手術,婦產科的分娩量穩步上升,中醫康復科的特色療法也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隨著特色專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醫院的患者數量逐漸增多,經濟效益也有所改善。但葉瑾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績,她又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
她引入了患者滿意度調查機制,定期收集患者的意見和建議,並對提出合理建議的患者給予獎勵。同時,她加強了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培訓,要求每一位員工都要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優質、高效、溫馨的醫療服務。
在一次患者滿意度調查中,有患者反映醫院的食堂飯菜質量不佳,住院環境有待改善。葉瑾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對食堂進行了重新招標,引入了專業的餐飲公司,並對住院病房進行了裝修和改造。
正當醫院的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再次給醫院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周邊地區出現了傳染性疾病的爆發,山區醫院被指定為定點救治醫院之一。
葉瑾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全院員工投入到抗疫戰鬥中。她親自指揮,將醫院劃分為不同的區域,設立了專門的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
醫護人員們紛紛主動請纓,加入到抗疫一線。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日夜奮戰,為患者提供精心的治療和護理。
在這個過程中,醫院的防護物資一度緊缺,葉瑾四處奔走,協調各方資源,確保物資的供應。同時,她還關注著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和生活保障。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疫情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山區醫院在抗疫工作中表現出色,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表彰和社會各界的讚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葉瑾和她的團隊再次經受住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