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衣物,就等在漢室邊境。
就在馳道邊上。起灶、燒水、熬粥。
過來一個難民,立刻就熱情的迎上前去。
噓寒問暖,無微不至的關懷起來。
用著種種甜言蜜語,忽悠或者鼓動著這些可憐的逃難難民在一份契書上畫押。
然後,讓他吃飽肚子,穿上乾淨的衣服,就帶回家裡。
如今,朝廷對有漢室戶籍的奴婢,徵收高達五倍的人頭稅。且採取累進稅率。
但對夷狄奴婢,卻沒有這個限制。
夷狄奴婢,只需要繳納正常的人頭稅,即一算一百二十錢。
另外,漢室奴僕的價格,近年持續走高。
五年前,一個壯年男奴,作價不過一萬錢左右。
如今已經飆升至一萬五千錢。
換句話說,這些傢伙。是在邊境上撿錢。
而且,撿的不亦樂乎。
根本無法統計,這些傢伙到底拉走了多少東甌難民。
但東甌國境內的人口,卻持續下跌。且已經跌倒了一個讓東甌小政府無法接受的程度。
東甌人沒有辦法,只能在長安城裡哭天喊地,請求漢朝天子爸爸做主。
但劉徹卻不想管這個事情。
他算是明白了。為何前世東甌人口在短短十幾年內,下降到一個讓人無法相信的數字。
敢情。災難只是個推手,民眾在恐慌中逃難。才是主因。
不過,前世,東甌難民應該是逃亡到了跟他們有共同語言和宗教信仰的閩越。
這才讓閩越國力迅速增長。
十幾年後,竟然掌握了三越之中的主動權。
敢南下毆打沒有了趙佗的南越,也敢北上挑釁漢室。
如今,因為劉徹準確預言了災難,篤信巫神的東甌人,當然不會跑去窮親戚閩越那裡避難了——萬一,再來一個這麼恐怖的災難,沒有神明保佑,那該如何是好?
況且,漢朝,始終是上國,經濟好,社會穩定。
就是奴婢都能吃上白米飯。
怎麼選,當然不用考慮了!
蜂擁而入的難民,帶活了江都國的經濟。
補種糧食、重建家園什麼的,現在,在江都國的民眾哪裡反而是次要的。
怎麼想辦法,多弄點東甌人,成為了大家的主要想法。
這場盛宴,甚至,連平民也攙和了進來。
一些當地的困難家庭,娶不上媳婦的男子,也出現在了邊境上。
他們將自己打扮的儘量精神一些。
碰上逃難來的東甌難民家庭,只要發現對方中有年輕的女性,立刻就湊上去,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受益於這次風災。
原有的固定的社會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被推動重來。
負責主持江都災區重建工作的官員,按照劉徹的命令,清丈土地,清查人口,重新分配土地——不重新分配的話,就沒辦法理清楚很多事情了。
特別是颶風和隨後的洪水,摧毀了大量的農田和房屋。
順便,也將這些土地上原本固定的界限給沖毀了。
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既得利益集團,如鄉紳和地主,現在是有地,也沒有人給他種了。
在災難中被遷徙到了彭城和淮泗的難民中的那些佃農,無地農民,都被當地的地主和豪強,用著許多優惠政策給忽悠走了。
更讓這些傢伙頭疼的是,官府也來插一腳。
遼東及新化、朝鮮屯墾政策一公佈,那些視土地如同生命的農民,迅速的拋棄了原有的田主,紛紛報名。
這樣,當江都受災地區的地主和士紳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