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鉅變,她和這個男人生活在了一起。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和劇本差別很大。
阮玲鈺從睡夢中醒來,還大概記得夢中的情景,不由得有點羞澀。
這是她第一次做這樣的夢,有點心慌,有點好奇,有點不知所措,只是依戀的關係,她這樣提醒著自己。
在林子軒和阮玲鈺交流劇本的時候,向警宇領導的絲廠女工罷工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按照約定,永珍書局旗下的雜誌刊登了宣傳文章,林子軒也出聲支援。
只是僅此而已了,他不能做的更多,林家同樣是上海的大資本家。
林家旗下沒有絲廠,但從事紡織行業,紗廠的女工更多,這一次是絲廠女工罷工,下一次或許就輪到紗廠了。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就算是罷工取得成功,也難免工廠主秋後算賬。
他們可以透過尋找聽話的新工人來逐漸替換掉這些罷工的女工,在這個時代,沒有工作的人太多了,包工頭出去一趟,就能從各地帶回來大量的女工。
罷工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丁靈自然是參與絲廠女工罷工的活動去了,她是個社會活動的積極分子,還參加上海大學在紗廠的補習學校,和女工打成一片。
或許是受到向警宇的影響,她極為熱衷女性解放的事業。
林子軒沒有說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道路要走,這是各人的選擇,強求不得。
他只是囑咐丁靈多寫一些文章,不要生疏了。
不過這位愛折騰的文藝女青年也有自己的感情煩惱,她對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主任瞿秋百頗有好感,只是瞿秋百卻娶了她的好朋友王剪虹。
最鬱悶的是她還要和這兩人住在一起,天天看著兩人秀恩愛。
這誰受得了啊,沒過多久,丁靈就返回湖南老家了,隨後登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車,開始了她不靠譜卻精彩紛呈的一生。(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個英雄的誕生
1924年7月7日,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上第一次刊登了一位中國人的照片,林子軒也成為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
在封面的介紹上,有一句簡短的話:來自中國的大文豪。
雜誌裡面有對林子軒的專訪,雜誌社寫了選擇林子軒作為封面人物的理由。
“這位年輕的文學家在那個東方的古老國度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引領了一場文學革命,發起了思想界的大變革,走在了整個時代的文化前沿,與此同時,他還了解和親近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他是中國文化界在西方的代表,他是溝通東西方不同文化的使者。”
林子軒曾經向西方記者介紹了新文學,講起了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他有幸參與其中,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位西方記者在北平採訪吳佩浮的時候,見證了林子軒和中國文化界的那一場大論戰。
他其實不是很瞭解實際的情況,不過根據翻譯知道了林子軒在中國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他並不知道這種論戰在中國經常發生,沒什麼稀奇,只是這一次因為泰戈爾的來訪鬧的有點大,他想當然的認為這是林子軒一個人引起的。
一個人和整個社會的思想界抗衡,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時代週刊》的記者覺得自己抓住了這篇專訪的核心,在這個古老的國度,一個具有大無畏精神的年輕人和整個腐朽老舊的思想界進行抗爭。
以一人之力反抗全世界。西方讀者最喜歡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事蹟。
他把林子軒塑造成了中國文學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