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漢語,一種文字:繁體漢字。統一姓名:過去瓦國人,只有名沒有姓,吳,是對上年紀男人的尊稱,如果年輕一些,就不能叫吳,而是叫郭,吳丹奈年輕時就要叫成郭丹奈。以後全部採用百家姓,共同走進大明一族。將來的民族事務,不是處理本國內部民族的事務,而是與外來民族進行民族文化交流。
陳維政對他提到的一種服飾的說法很有興趣,問大明服不會是回退到朱元章那年代的服飾吧,吳丹奈說,不會,時過境遷,也應該與時俱進,但是明代服裝也有它的優勢,一品帶玉,二品帶犀,三品金花,四品素花,有點象現在部隊的尉校將,一看肩膀就知道該敬禮還是該回禮。
一個官府,一個朝廷,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服裝,有禮服,有常服還有工作服。平時可以多穿工作服,一般接待和會議可以穿常服,但是大型活動必須穿禮服。工作服上有明顯的級別差,現在有幾種意見,一種是用刺繡的方式繡出圖案進行區分,比如在工作服的小翻領上,部級以上幹部繡騰龍,廳級幹部繡麒麟,處級幹部繡奔馬,科級幹部繡獵豹,普通幹部繡上一朵小紅花。也有人有意見,說衣服沒穿破,級別上去了,衣服要還是不要?還是應該象部隊,佩戴不同的徽章。
陳維政覺得這種方式不錯,說:“這個方法好,一旦穿上制式服裝,大家就會有一種約束,起碼在外面做壞事,做之前也會多一種考慮:換了衣服再幹。”
大家哈哈大笑。
月影漸至中天,衛隊在平臺上擺上了燒烤爐,大師傅開始顯示手藝,一群年齡比纖華大或者跟纖華差不多的孩子,開始圍著燒烤爐轉,幾個女人,在一起閒聊,女人們都是才學中文不久,說起普通話有點吞吞吐吐,結結巴巴,劉懿發現,吳大花差的娘子普通話要比其它幾個好,偶爾還能整出一兩個成語,她說,這段時間對前幾十年中國舞臺上的相聲和小品開始著迷,開始對大花差讓她學說普通話還有意見,現在自覺自願,光是看小品就知道,中國的文化,哪怕是樓梯轉角掃出來的垃圾,也比瓦國貴族的裝模作樣強一百倍。
劉懿笑了,中國也有滿清遺老遺少,見人打千,重重複復五六次的時候。
第三五二章 階級矛盾
第三五二章階級矛盾
第二天中午,陳維政帶著吳大花差一夥人去到機場,迎接從京城返回的一幫。去多少個,回來少了一個,洛央,留在了京城,跟在小松屁股後面成了小跟屁蟲。
鄭伯龍國王率先第一個走出扶梯,陳維政迎了上去,吳大花差緊隨其後,寒喧幾句之後,鄭伯龍把陳維政拉進了自己的專車。
“維政,我跟主席說了,國慶一週年,就要把王位正式讓給你,從此,你就要在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了。”鄭伯龍說。
“呵呵,主席肯定說,禪讓儀式他一定來觀禮。”陳維政說。
“是,真是這麼說。”鄭伯龍回憶起與主席談話時的情景,一副幸福的樣子,陳維政想起跟大人物握了手三天不敢洗手的故事,心裡偷偷的笑,不過也能理解鄭伯龍這代人的情結,他們對中國的領導人,心裡都充滿了敬重和崇拜,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虛頭巴腦的那種。鄭伯龍繼續說:“主席讓我告訴你,他謝謝你,讓中國收回了阿郎邦,還順利的進入了錫金。”
陳維政笑了,說:“我們添了十七萬多平方公里,打草摟兔子,把屬於中國的六萬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回,也是順便。總不可能把印度人打跑了,我們來佔著吧!那樣做我們還有臉回家嗎?”
“京城真大,高樓大廈,眼花繚亂,來來往往的車,比蜂箱裡的蜜蜂還多。真是很不習慣。”鄭伯龍說:“去那天,去了明長陵,拜祭了明成祖,我們既然號稱新明國,那源流自然還得從大明國追起,”
1661年,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