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一個科學院,研究人員是最為關鍵的。朱常津廣撒英雄帖,招募對於算學、格物之道有興趣的大儒,並許以豐厚的束脩。蘇昊算是見識了什麼叫作財大氣粗,幾千兩銀子對於朱常津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相比之下,徐光啟這些人在京城裡搞科研的投入簡直就不值一提。
在明朝末年,雖然八股科舉仍然佔據著主流地位,但讀書人中間有志於探索科學技術的也不在少數。在此前,這些人根本找不到一個能夠讓他們專門研究格物之道的場所,他們的研究成果也無法與他人分享。聽說汝寧府的崇王專門辦了一個研究格物的書院,各地的儒生聞風而來,一下子就把一個農莊擠得滿滿當當的。
一個藩王,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要想讓朝廷不關注,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朱翊爵專門給萬曆寫了一封信,解釋了兒子所做的事情,並再三說明,這個科學院如果能夠研究出什麼新東西,必定會在第一時間呈送給朝廷,服務於大明正統。
萬曆給朱翊爵回了信,信中高度讚揚了皇侄朱常津的求學之心,並象徵性地撥了幾百兩銀子的內帑以示贊助。其實,皇帝對於藩王這種自娛自樂的事情,一向都是採取支援態度的。因為只有讓藩王們找到一些事情幹,他們才不會因無聊而生出各種不臣之心。
蘇昊也沒有想到,自己原本是為了搪塞朱常津而建議他去研究佛郎機學說,結果卻歪打正著,在大明忽悠出一個科學院來了。他到科學院去和各地來的儒生們座談了幾次,很快就被眾人的求知慾望給淹沒了。大明並非沒有人才,缺的只是一個讓人才釋放他們才能的機會而已。
代數學、幾何學、三角學、解析幾何、力學、光學、電磁學、無機化學……蘇昊憑著自己的記憶,給科學院列出了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至於如何去建立起這些學科,那就看所有研究人員的智慧了。
「若非這個身份太過敏感,老夫也想到那科學院去當個研究員啊。」李贄在聽完蘇昊介紹的科學院的情況之後,不無羨慕地說道。
「李先生就別去湊這個熱鬧了,這都是為了給崇王世子找點事情做,省得他無聊的時候總來煩我。」蘇昊呵呵笑著說道。
李贄搖搖頭道:「改之可不要小看了這個科學院,老夫雖然沒有親身參與其中,但憑著改之的隻言片語,也能想像出其中的活力。千百年來,這匠作之事一直都是靠著匠人們口口相傳,所有的技藝都是一次次試出來的。而改之搞的這個科學院,能夠把匠人們的技藝變成術,使其不但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這可是了不起的一個變化啊。」
「說是這樣說,可是科學研究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世子想搞的有些東西,只怕一個人窮一生之力都難以辦到。」蘇昊說道,他想起朱常津跟他說起電學的事情,以明代的技術背景,要實現蒸汽革命都很困難,更何況是電力革命。
李贄道:「窮一生難以辦到,那就用兩代人、三代人的時間去做。我們今天的學問,豈非前人一代代積累下來的?只要有人開了這個頭,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改之,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功在千秋啊。」
是嗎?蘇昊有些意外,又有些興奮的感覺。如果他所做的一切,能夠成為中國近代科技的啟蒙,那他那不枉這一趟穿越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西方科技與中國科技的差距還不算大,但在真實的歷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沒有發展下去,而西方科技則日新月異,最終把中國科技甩出了很遠。
如果能夠借朱常津的力量,推動大明的科技進步,那麼再經過100年或者幾百年,中國的科技還會落在西方之後嗎?
蘇昊不允許自己再想像下去了,一切都順其自然吧。如果朱常津能夠保持現在的熱情,那麼也許真的能夠從這個科學院中迸發出無數科技的火花。但如果情況有變,那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