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希在日復一日的欺負下,心理遭受了巨大的創傷。
他怨親生父母將他過繼出去,不敢向養父母伸手,只能一個勁兒地賣慘,讓李父李母心疼他,對他予取予求。
李澤希將家裡寄來的東西全部餵給了這夥人,這才免遭毒打。
雖然李知言厭惡李澤希,但他也不會放任這些人不管。
李知言滿意收手,哭唧唧回去告狀。
新爸媽看到李知言哭的這般委屈,立馬義憤填膺地挨家挨戶告狀去了。
除了領頭的那個,其他幾個孩子都被父母狠狠揍了一頓,按著頭給李知言道了歉。
部隊家屬之間雖然有些小摩擦,但大事上決不含糊。
自家孩子居然抱團去欺負弱小?揍不死他!
別人哭了,李知言就開心了。
剩下那個領頭的渣渣,李知言的新爸直接去找了領導。
部隊雖然不會為難一個孩子,但讓這孩子繼續留在部隊,確實也不合適。
孩子沒個監護人可不行。
李家姑父毛遂自薦,把那個孩子送到了他鄉下的爺爺家。
至於小男孩兒回到爺爺家會不會被善待,那不是李家姑父該關心的事兒。
人家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而他只是一個外人而已。
沒了礙眼的人,李知言更快樂自在了。
九月份的時候,他被家裡送去上學了。
聰明的李知言很快就成了老師的心頭寶。
新爸媽高興啊,孩子有出息,他們出去了也臉上有光啊。
李知言上學後還給李懷柔寫了信,寄了錢,讓李懷柔好好學習,多為自己考慮。
李懷柔收到李知言的信時激動地哭了,離開家雖然過的不錯,但唯有一點不好,就是不能再見到弟弟了。
有了王家的資助,李懷柔開學的時候也被李母送去讀書了。
當李母得知李知言被過繼給了他姑姑後,哭的眼睛都腫了。
她知道,兒子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她了。
當初鬧離婚的時候,李母被李知言拉出房間後,李知言從空間搜刮出來一張回朔符用在了李母身上。
原主經歷的一切,原主痛苦的一生,猶如一場電影,在李母腦海裡播放了一遍。
李母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偏執成那樣,不把李懷柔當人看,也不把李知言當人看。
李澤希是過好了,但其他兩個孩子,她即便是死,也償還不了她造下的孽。
當縣公安局找來時,他為啥要給李母要一份臨時工的工作?
怕李母過的太好了他心裡憋屈,又怕李母過不得不好委屈了李懷柔。
要不是李懷柔需要一個監護人,李知言才不做那冤大頭呢。
大隊裡,李父躺了沒幾天就躺不住了,沒糧下鍋了,借都沒處借。
李父只能忍著疼痛下地。
當然了,李澤希也跑不了。
父子倆上頓清水煮野菜,下頓清水煮野菜,吃的臉都綠了。
李澤希忍不了了,跑去縣裡找李家大伯,哭著求他接濟接濟他們家。
“以前爺爺奶奶在的時候,你們沒少佔我家便宜,現在不能不管我們!”
李澤希又哭又鬧,愣是借到了糧。
李澤希拿回了糧,李父眼睛都在冒綠光,“趕緊,趕緊煮了吃!”
李澤希不樂意,大人養小孩兒是應該的。
憑啥李父不管他,卻要吃他帶回來的糧?
父子倆因為點兒糧食大打出手。
父慈子孝?
不存在的。
雖然李父和李澤希相處得並不和諧,但好好活著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