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濟;或士氣低迷、軍心紊亂;都會導致全軍覆沒之禍。”

楊慶思前想後;反覆考量;最終還是接受了楊潛的觀點。

上蒼不可能永遠眷顧中土;戰爭也不可能總是靠運氣取勝。就目前東征戰局來說;不論是皇帝還是遠征軍的統帥們;都不敢冒全軍覆沒之險孤軍深入直殺平壤;所以;最穩妥的計策還是把戰爭延續到明年;雖然戰爭時間延長了;中土付出的代價更大了;但相比最終所取得的勝利;所實現的眾多戰略目標;這個代價還是划算的。

楊慶終於做出決斷;徵召人馬;出關戡亂。

。。。

第兩百一十一章 繡衣直指

郇王楊慶密書獨孤澄、楊恭仁;考慮到當前通濟渠一線賊勢猖獗;水道隨時有斷絕之危;滎陽有責任戍衛通濟渠水道的安全;故郡府做出決策;願意在財力上全力支援鄉團宗團等地方武裝出關戡亂;同時也願意與東郡攜手;給予濟陰太守韋保巒以最大的財力支援;幫助其剿殺濟、菏一線賊寇;儘快穩定濟陰局勢。

楊慶妥協了;但授人以柄的事堅決不做;要恪守職責;要在自己職權範圍內與他方合作;至於借戡亂之名公開徵召人馬;親自統率軍隊出關剿賊等等;那是絕無可能;雖然前面已經有了張須陀、段文振、崔德本等各地行政官長迫於形勢;不得不先斬後奏;以戡亂剿賊之名代行軍事職權的先例;但他不行;他的身份太敏感了;稍有違法僭越之舉;就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這種“出頭鳥”的事別人都可以做;就他不能做。

楊慶不做“出頭鳥”;誰做?理所當然是鄭氏。楊慶態度堅決;力舉鄭氏“扛大旗”。

鄭氏就在滎陽;河南第一豪門;聲望極高;只要鄭氏登高一呼;必定應者雲集;拉一支上萬人的隊伍輕而易舉。但是;鄭氏豈敢輕易介入皇統之爭?再說鄭氏隸屬山東貴族集團;是河南政治勢力的領袖;如果鄭氏“出頭”;那牽扯太大了;對東都政局的影響難以估量;不要說鄭氏不敢冒此風險;就是元氏、獨孤氏也不敢行此險招;肯定要堅決阻止。

楊慶的目的就是反戈一擊。你元氏、獨孤氏和鄭氏假借結盟之名威脅我;以滎陽安危來脅迫我做“出頭鳥”;你當我是魚腩好欺負;可以任由宰割啊?不錯;叛賊一旦突破了天塹關防;殺進了滎陽;威脅到了東都安全;甚至斷絕了通濟渠;足以置我於死地;但你們也跑不掉;軍政兩界頭顱不保的多了;誰怕誰?要做出頭鳥;你們做;不要拉我下水。

東都很快做出了反應。

楊慶不做出頭鳥;這在東都“大佬”的預料之內;但由滎陽地方發動的戡亂剿賊不僅僅需要軍隊;更需要錢糧的支援;而東都不可能給錢給糧;這是滎陽官府的事;東都沒有理由插手;也不可能插手自找麻煩;所以一定要把楊慶拉上“賊船”;要讓他心甘情願地出錢出糧。

既然楊慶做出了承諾;東都“大佬”的目的達到了;接下來的事當然好辦了。

東都急報滎陽;皇帝下旨;因東都奏報通濟渠一線賊勢日漸猖獗;危及到了通濟渠安全;故命令留守禦史臺的副長官治書侍御史韋雲起;馬上出京巡查通濟渠一線;並授權其在緊急情況下;依據軍興之法阝戰時制度);代行軍權;發兵戡亂。為此東都緊急通知通濟渠一線所有郡縣;要求他們做好接待工作;並負責韋雲起的安全。

楊慶看完這份急報;一股怒火沖天而起;當即就把這份急報砸在了地上。

搞了半天;東都某位“大佬”竟然就是韋雲起。韋氏終於按捺不住;捋起袖子;親自上陣了;而且充當急先鋒的;竟然是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之一;位高權重、聲名赫的韋雲起。

很顯然;元氏、獨孤氏和鄭氏之所以結盟;都是因為韋氏居中斡旋;而楊恭仁和自己一樣;也是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