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江左地區的穩定和大運河運輸通道的安全。江都郡丞王世充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授予統兵權;在掌控了江都軍政大權的同時;也承擔了維護整個江左地區穩定之重任。
當然了;依照律法;如果沒有聖主詔令和東都授權;王世充既沒有權力渡淮北上;亦不敢擅自渡江南下;否則他就是謀反。但是;目前東都政局動盪不安;而深陷皇統爭鬥中的齊王楊喃領軍在外;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東都政局的變數;所以誰也不敢保證;聖主是否會授予王世充在特定情況下渡淮剿賊的權力。再退一步說;即便聖主沒有授予王世充此等權力;但王世充如果接到了聖主要求他密切關注齊王楊喃的密詔;賜予他與齊王楊喃相關的臨機處置之大權;則王世充依舊可以做出渡淮入徐的決策。
王世充一旦藉著戡亂剿賊之名渡淮北上;齊王楊喃控制徐州的圖謀必然失敗。王世充就是聖主在江淮地區的代言人;就是聖主手裡的“刀”;王世充渡淮北上;公然違法“越界”;實際上就等於告訴徐州人;聖主要打擊齊王;要把齊王趕出徐州;那麼徐州人如何選擇?徐州人根本就沒有選擇;肯定會趨利避害;堅決配合王世充;堅決把齊王楊喃趕出徐州。
“一定要阻止白髮賊兵臨淮河。”齊王果斷決策;接著直接徵詢韋福嗣;“計將何出?”
韋福嗣凝神思索。現在大家都到了徐州戰場;四面都是敵人;彼此之間高度戒備;毫無信任可言;但之前的約定事實存在;李風雲要錢糧;齊王要徐州;雙方的共同目標是梁德重;只是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只能靠雙方之間的“默契”;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智慧。
李風雲兵臨淮河的目的是什麼?這很關鍵;是破開迷局的“鑰匙”。
韋福嗣認為;李風雲不信任齊王;擔心聯盟軍隊會在徐州戰場上遭到官軍的圍殺;為此;他必須卡住齊王的“咽喉”;迫使齊王不得不信守承諾;不得不在徐州戰場上與其默契配合;而齊王的“咽喉”就是齊王南下的目的;就是控制徐州;所以;他只要兵臨淮河;做出渡淮態勢;做出把江都軍隊誘進徐州的假象;就必然能威脅到齊王;就能卡住齊王的“咽喉”。
如果韋福嗣的推斷是正確的;那麼齊王只要給予李風雲以默契配合;幫助李風雲以最快速度擊敗梁德重;李風雲就不會兵臨淮河了;而江都的王世充肯定也來不及渡淮北上阻止齊王控制徐州了。
那麼;李風雲將以何種計策擊敗梁德重?唯有知道李風雲的攻敵之策;齊王才能善加配合。
李善衡也在思考;他緊緊盯著地圖;忽然一抬手;指向了睢水北岸的磐石
齊王楊喃疑惑不解;韋福嗣卻是眼前一亮;若有所悟。
齊王的軍隊現在在泗水北岸;尚沒有進入下邳郡境內。由此渡河南下幾十裡便是睢水;磐石山就在睢水北岸;彭城郡和下邳郡的交界位置;距離下邳郡首府宿豫大約有兩百餘里。李風雲知道齊王的軍隊進入徐州了;也知道齊王將以最快速度趕赴戰場;而確定齊王是否會信守諾言默契配合;則要視齊王的動向而定;也就是說;齊王不能逼得太近;逼得太近就有與梁德重前後夾擊之可能;也不能離得太遠;離得太遠鞭長莫及;談何“配合”?
磐石山的位置;正好與下邳城、宿豫城形成了鋒矢對峙之勢;接下來只要齊王按兵不動;則必然給李風雲以明確暗示;我給你足夠空間攻打梁德重;而你也不要以兵臨淮河威脅我。
李善衡詳細解說了自己的想法;齊王楊喃和韋福嗣一致認可;大軍隨即調轉方向;南下磐石山。
。。。
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
梁德重進入下邳城後;並沒有銜尾追擊;也沒有擊敗叛軍後的喜悅;相反;他憂慮重重;更有一股不詳之感籠罩心頭。
嶧山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