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了,可謂算無遺策,把方方面面都算計到了,自己圍剿楊玄感需要他的支援,聖主發動第三次東征也需要他的支援,如此一來還有誰會阻止他鎮戍北疆?
=
。。。
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
“第三次東征?”宇文述佯裝吃驚之色,望著齊王問道,“難道大王認為第三次東征的勝利可以逆轉危局?”
齊王當即反問,“聖主為何要發動第二次東征?當年先帝東征高句麗,水師傾覆大海,功虧一簣,隨後東征就被迫放棄了,但聖主卻在第一次東征大敗後,不顧損失嚴重,立即發動了第二次東征,為什麼?顯然聖主有明確目標。如今二次東征功虧一簣,聖主的目標沒有實現,但如果這一目標對聖主來說是非常迫切的,是必須的,是可以逆轉危局的,那麼理所當然要發動第三次東征。”
宇文述沒有說話,若有所思。他被齊王這句反問“觸動”了。
最近一段時間他都在思考力挽狂瀾之策,而聖主所提的“第三次東征”正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東征的目的很明確,在軍事上威懾北虜,以穩定南北關係,延緩南北戰爭的爆發,給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贏得更多時間;在政治上增加威權,堅固改革派對朝政的控制,以加快改革程序的推進,加快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但是,第一次東征大敗,目標未能實現,由此導致中外形勢惡化,這又反過來逼迫聖主和中樞不得不竭盡全力去實現目標,於是就有了第二次東征。第二次東征因為楊玄感叛亂國內形勢惡化不得不中止,目標還是沒有實現,但這次聖主和中樞可以利用國內激進保守派的叛亂,給朝堂上的保守勢力沉重一擊,以削弱對手的力量,幫助改革派牢牢控制朝政。雖然聖主和中央的威權不增反減,但只要改革派控制了朝政,也算實現了政治上的預期目標。
如此一來,最為迫切的目標還剩下一個,就是穩定南北關係,而南北關係隨著中土大軍不斷對外征伐,隨著大漠北虜的重新崛起,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單純用外交手段已經難以“修補”,而中土連續兩年東征失利,更是讓南北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可能,這種背景下,中土若想延緩南北大戰的爆發,必須在軍事上贏得一次重大勝利,而馬上發動第三次東征徹底摧毀高句麗,以彰顯中土強悍的國力,就成為唯一手段。
反之,如果中土停止東征,偃旗息鼓不打了,變相承認自己軍事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內憂外困和國力上的不可承受,結果可想而知,這等於告訴大漠北虜,我不行了,我外強中乾,你可以來打我了。北虜必然南侵,先行試探,先在長城一線點燃戰火,一旦中土大軍無力招架,步步後退,徹底暴露出自己的“虛弱”,接下來必定要面對北虜潮水般的攻擊,南北大戰轟然爆發。
也就是說,中外大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不是聖主和中樞是否要發動第三次東征,而是必須要發動第三次東征,否則南北戰爭會來得更快,給聖主和中樞的騰挪餘地會更少,政治上會越來越被動,以致於改革中斷甚至倒退。
齊王看到宇文述沉默不語,知道自己戳中了他的“要害”,於是“乘勢追擊”,“楊玄感叛亂,國內局勢動盪,這個訊息很快就會傳到大漠牙帳,北虜勢必蠢蠢欲動,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春天長城一線的局勢必然緊張,北虜必然以頻繁的小規模入侵來打探中土虛實。這種情形下,如果我們放棄東征,遠征軍全部撤回國內,任由卑微的高句麗人把我們打得鼻青臉腫,傷痕累累,結果必然會助長北虜的囂張氣焰,北虜的入侵動作會越來越大,會不斷打破我們的底線,直到最後露出獰猙嘴臉,越過長城,殺進中土,徹底摧毀南北關係。”
宇文述面無表情,專注凝聽。
齊王稍稍停了片刻,看到宇文述依舊沉默,只好繼續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