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能力和經驗總結能力建立起來的時候,書便不是你思想交流的主要來源了。——生活才是思想交流的主要來源,愛讀書,更要愛生活。讀書可以培養智慧——智慧在《新華字典》(第10版,商務印書館,2004年1月。)裡是這樣定義的:“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擁有了智慧,便可以在生活中產生和創造新的思想。

那麼,下一個問題便是怎樣讀書?

培根對此也有精闢的結論:“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

這個觀點可謂經典而深刻。——我參與讀書大賽決賽時曾有此一言:“在大學裡的一段時間裡,我曾每天讀十本書。”——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甚至有猛烈抨擊者。——這是何其可笑的行為。暫且不說有“快速閱讀法”這一科學讀書法的存在,就讀書的“選讀”和“肢解讀”就可以省略好多的時間。——書是人寫出來的,人又是不完美的,他寫出來的書也不可能完美,就沒必要花費時間全盤閱讀。正如培根所說,對於可淺嘗的書便不要花費太多時間,選讀便可;對於可吞食的書,要進行“肢解讀”;對於少數的要咀嚼消化,就要花時間去“全讀”。——與此相反,好多人本來讀書速度就慢,還要一頁一頁地翻著開,這種讀書方法效率極其低下,無疑是對時間的扼殺和對生命的浪費。

最後,給各位讀者提個建議:制定個讀書計劃,有目的性地去讀書,可以將各類要讀的書進行時間規劃,從而建立起個人知識系統。——但也有一良言奉告各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真是知我心也,善哉善哉。)

王洪煉

2010年4月30日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論大學教育

我許久以前就想寫一篇關於大學教育的文章,但由於種種藉口,一直沒有動筆。“若要懶惰,何患無辭?”我知道自己作為人具有不可避免的動物性,因此便有難以逃脫的懶惰,我必須與此懶惰做堅決的鬥爭,將浪費我時間和尋找藉口的那個躲在我腦袋裡的壞小人揪出來狠狠地揍一頓,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以讓那個令我珍惜時光、不倦奮鬥的好小子有所行動。一個人的進步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戰鬥,打敗舊的自我,造就新的自我。我必須時時堅持打擊舊的自我,堅持每天都保持進步。

何謂大學?這個問題我從大一一直追尋到大三,終於蒐羅思索得一些眉頭。關於大學,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大人之學”,所謂大人之學即學習為人處世、接人待物,以從容入世。第二種觀點是“博學”,指泛泛而學,旨在擴大個人視野,以求對整個世界有所大概瞭解,以為個人日後發展奠定思想基礎。而關於第二種觀點*有異曲同妙的見解,他認為所謂大學本科教育就是通才教育,追求廣,而大學專科教育就是專才教育,追求專,因此有本科與專科之別。

既然大學的定義已大概知道,那麼什麼是大學教育?

有大學教育這回事嗎?我個人一直認為教育沒有階段之分,一個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直到生命結束。為什麼呢?因為人的智商=心理年齡/實際年齡,當一個人隨著實際年齡逐漸增大,但心理年齡卻沒保持與年齡同等速度遞增甚至停止增長時,這個人的智商實際上是在下降的。我們從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知識淵博,一直堅持學習的老頭即使白髮蒼蒼,但是腦瓜子還是很靈活,而一些老人很早就出現老年痴呆症或者頭腦不清醒的狀況。有大學畢業這回事嗎?鄭淵潔認為沒有,因為只要人還沒死,就永遠要學習,就永遠沒有畢業那天。

那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在於啟迪人的思想,從而培養其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