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銀子,他這安撫使司衙門豈不是空架子,要了有什麼用?”
徐謙朝徐昌眨眨眼,父子兩人走在這雪地裡,徐謙壓低聲音道:“這倒無妨,此次他的船隊從各國帶來了不少的西貝貨,南洋的珍珠瑪瑙,朝鮮的人參,倭國的金銀,到時候和徐福打一聲招呼,把這些貨物送到如意坊去,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兜售出去,少數也有十幾萬兩銀子。”
徐昌愕然道:“這麼多?”
徐謙道:“物以稀為貴,這都是市面上的稀罕物,還怕賣不到好價錢嗎?這十幾萬兩銀子用來修建船塢,再造個數十艘大船也足夠了,鳥槍換炮之後,明年再出去轉一圈,怕是收益還能翻幾番。”
徐昌道:“夠是夠了,可是要出海,總也要收購絲綢、瓷器。招募更多的夥計、水手,這筆銀子又當從哪裡來?”
徐謙倒是不擔心:“爹。放心吧,你還怕這世上沒有肯跟著一起發財的人嗎?到時候自然有人把貨物送上。提供資助,好從裡頭分一杯羹,這是獲利十倍、百倍的生業,還需要花銀子去買?”
徐昌聽了,深吸一口氣,道:“你是說,海路安撫使司衙門公然走私?”
徐謙立即糾正道:“這不是走私,這是互通有無,你想想看。海路安撫使司安撫各藩,既要安撫,要不要代表天朝上邦給予一點賞賜?就算沒有賞賜,那總該送點禮物吧,我大明乃是禮儀之邦,禮多人不怪。咱們送了禮,藩國們自然也要禮尚往來不是?”
徐昌瞪他一眼道:“還是生意,只是換了個名目而已。”
徐謙微微一笑道:“雖是換了個名目,可是意義就不同了。眼下就得用這個名目先把生意做起來,等將來有了效果,有人就算要反對,那也遲了。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在我大明還少嗎?別人能做,咱們為什麼做不得?這海路安撫使司一旦和如意坊還有天津製造局聯合起來,將來必定錢途無量。若單單隻有一個如意坊,或許一年的歲入只有百萬紋銀。一個製造局,滿打滿算是三十萬。可要是三位一體,那可能所創造的收益就是五百萬、一千萬了。徐家的基本就是在這裡,若是這些東西能繁榮昌盛,將來才大有可為,否則你我再如何努力,再如何為君分憂,終究還是踩在浮萍上,生死榮辱終究是捏在人家手裡。可是一旦徐家有了一定的能量,使這朝廷不得不依靠徐家才能維持,這可就不同了。”
徐昌冷笑道:“你可記得沈萬三嗎?”
徐謙不以為意:“沈萬三有的只是銀子,徐家將來要掌握的是千千萬萬人的生業,這些人的生業掌握在了我們的手裡,我們就不是沈萬三。”
徐謙的底氣是有的,一旦他的東西影響了這個時代,那麼將來會有無數的人口靠自己的‘生意’養家餬口,誰要是動這些東西一下,後果都極為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整個國家的崩盤。
所以他盡力在做,如意坊是開啟了局面,可是還遠遠不夠,做事情就是要做大做強,做到人人都要忌憚你,人人都得仰仗著你吃飯不可。士紳階層為何能取得特權,能和皇帝共治天下?原因很簡單,這個階層是大明朝的基礎,他們處在基層,僱傭百姓給他們做佃戶的是他們,教化百姓的是他們,徵糧是他們,這些人透過僱傭,既給了佃戶們吃飯的機會,也起到了穩定的作用,他們透過教化,告訴百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掌握了輿論的權利,他們協助官府徵收糧賦,隱隱主導了朝廷的賦稅,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自然而然,地位就超凡脫俗了。
等到徐謙的產業所培養的這些人能夠影響到各個生業,當他們能夠到左右輿論,左右百姓生計,左右朝廷開支的時候,到了那時就算有人想要打壓,卻也不太容易了。
徐昌看了徐謙一眼,突然冒出一句話道:“謙兒,我覺得你變了。”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