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臣都眼巴巴地看著趙與莒。四千萬貫的財政盈餘,按著當今天子地大方勁兒。今年恩賞只會比去年多,不會比去年少了。
“魏卿給朕與眾卿帶來了大好訊息,去年一年咱們總算有了些餘財。”在魏了翁報告完之後,趙與莒也忍不住眉開眼笑:“朕親政三載有餘,當初國是詔書中說永不加賦,諸卿現在覺得是否能實現?”
眾大臣都是會心一笑,當初趙與莒頒佈明定國是詔時,大半官吏都持觀望態度,覺得天子“永不加賦”有些兒戲,如今看來。丁賦在大宋財政收入中地比重雖說還不是微不足道。卻已經沒有以往的重要了。
“朕鼓勵工商之初,有諫官說朕這是唯利是圖。是與民爭利,是禍國殃民。”趙與莒開始清算舊帳,他目光掃過臺閣諫臣,那些諫臣都面露尷尬,原本大宋諫臣是監督天子的,只是後來為了防止丞相權勢過大,變得監督宰輔,趙與莒初親政時,這些諫官頗想恢復古制,對趙與莒的內外政策多有抨擊,如今看來,說他們鼠目寸光都是輕的了。
“如今天下大勢眾卿都很清楚,欲使國強民富,非工商不可,農耕為國之本,工商為國之幹,無本幹不能獨活,無干本不能獨完。”趙與莒笑道:“諸卿對此,應不再有異議吧?”
三年時間,雖然不能讓最頑固之人完全改變他們地想法,但足以讓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是不是真地那麼正確了。
環視群臣,趙與莒又道:“雖然國庫充足,不過朕以為,朝廷還得過一過緊日子,朕已經決定,三年之內不在禁宮之中加蓋大殿樓宇,宮中採買,一律從儉。”
聽得天子如此說,眾臣中有心急的不免暗自嘀咕,國庫如此寬裕,天子還是如此,未免也太過小氣了些。
“自然,朕自己可以省些,諸卿的恩賞卻不能省,去年是以一百萬貫為恩賞,今年便以二百萬貫吧。”趙與莒看了魏了翁一眼,魏了翁立刻拿筆將之記錄下來,不過他的面色明顯變得陰沉,顯然對趙與莒這種花錢方式並不贊成。
“另撥三百萬貫,為天下軍民百姓之賞。”趙與莒又道。
“除此之外,朕即位之初便為天下貧兒募師學醫,如今已過三載,每每詢問此事,覺得最大問題便是缺錢,故此,朕有意撥一千五百萬貫,專為此項所用,諸卿以為如何?”
“此事萬萬不可,陛下!”
第一個反對的人,便是戶部尚書魏了翁。
喊出聲來後,他神情有些惶急,拜倒在地上道:“陛下,雖然國庫粗豐,但國家用錢之處甚多,況且陛下又有意興修鐵路,都需花費大量錢鈔。陛下重醫,雖是仁厚愛民,國庫撥出百十萬貫便足矣,一千五百萬貫,實是數額過大,臣不敢奉詔!”
趙與莒笑道:“朕只道朕小氣,沒料想魏卿比朕還要小氣。”
原本因為魏了翁出班抗旨之事,大慶殿中氣氛很是緊張下來,但趙與莒一句玩笑,讓眾臣明白他並沒有因為魏了翁的反對而生氣,大殿中的氣氛自然一鬆。
隨著趙與莒威望日隆,強勢的天子已經取代了強勢的丞相,成為朝議政治的中心。趙與莒環視眾臣,看到眾臣都聚精會神地側耳準備傾聽,他笑道:“魏聊請起吧,朕只是提議麼,若是不妥,朕與眾卿再商議便是。”
“臣倒有一言……”葛洪慢吞吞地走出來,顯得老態龍鍾,他要拜倒行禮,趙與莒搶先免了,他這才站直道:“一千五百萬貫,若只是用於給貧兒學醫,未免太過奢侈,但若是用於我大宋貧兒蒙,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地美事。”
趙與莒眉眼間帶笑,點了點頭,示意葛洪繼續說下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大宋潢潢萬里,億兆生民,其中英才之士何止百萬。昔日仲永,何以泯於眾人,因其不使學也。人非生而知之,成智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