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掛在梳妝檯右邊;爸爸在世時,給她用梧桐木板釘制、涮著白漆的三層書櫥,塞滿了她喜愛的中外名著,上面用一塊花布紗巾蓋著,處處都是一塵不染。

“二姐,你出門在外的這段時間,媽媽每天都來我們這屋抹抹擦擦,尤其是你床頭上那張,你十八歲時抱著咱家門前的老槐樹照的相片,媽媽總是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她總在吃飯時,唸叨你在外頭能不能吃得好,北京消費那麼高,你能不能每頓都吃上菜,聽得我耳朵都長繭子啦!”妹妹平靜的口氣,使蘇苗青的心為之一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

回到家,感覺好安全好溫馨,儘管這個家是簡陋的、狹小的。

遺失的古典 第八章(22)

刨去堂屋,家裡的院子也只有四分地那麼大。七年前,爸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一家六口從“歸德古城”的四合院,搬到了城南離“商祖苑”不到一千米的地方,買了塊宅地,蓋起了這座庭院。一間三套室的正屋,東屋是爸媽的臥室,西屋堆放雜物和日用品,正中間是用來待客和平時吃飯的堂屋。爸爸把綠色的防雨布釘在木板上,再揳進屋牆內,給堂屋“戴”上個“大簷帽”。在雨天,可以遮擋院落裡的掃帚、腳踏車、以及晾曬的衣服。東屋正前方,是連排的三間矮房,第一間不到十平方米,是廚房;第二間有二十平方米,由蘇苗青姐妹三個住;第三間十二平方米,是弟弟的小臥室。西屋的正前方,是一個家禽圈,為了節約空間,鵝、鴨與雞成了一家,被鐵絲網圍在一起。圈的右側,是一個小菜園,種上絲瓜、茄子、四季豆、南瓜什麼的,儘管媽媽很勤快地施肥澆水,它們還是都長得歪瓜裂棗的,媽媽還得挎著菜籃子跑到城北的菜市場去購買。後來,聽媽媽說,那是因為院子裡的土質不好,太沙化,當初還沒壘院牆時,這裡原本是凹凸不平的荒地,是她和爸爸一架子車一架子車,從距家五里地以外的西郊溝地裡挖出的土,拉回來墊平的。蘇苗青打心眼裡體會爸媽生活的艱辛,理解他們從大雜院搬出來單過的良苦用心。

然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沒過幾年,爸爸就病逝了。裡裡外外都是媽媽一個人操勞打點。身為大姐的蘇苗苗,除了吃、喝、睡覺,閒下來就是對著鏡子梳麻花辮或者系一頭紅頭繩,然後就是沒節拍地亂跳一氣。有一次,她打扮得又妖裡怪氣地在“商祖苑”門口,伴隨著慶祝“商業節”的鑼鼓隊,在一旁擺頭晃腦又扭胯,吸引了一大幫來這個華夏之邦的第一個“自由市場”來“朝聖”的外國商人。別人以為她是靠“賣藝”為生的江湖演員,看到她那搞笑的扮相與舉止,便主動上前塞錢給她,她則嚇得拔腿就跑。如果,她不是小時候生了那場怪病,也許真會成為中國很出色的演員,因為她長得比秀氣玲瓏的蘇苗青還耐看。也許驗證了“傻人有傻福”這句俗語,她的男人張大柱對她不僅知冷知熱,而且對她的孃家也是照顧有加。不管家裡誰有個頭痛腦熱,他都會放下手頭的豬肉生意,來幫媽媽照料。儘管又老又醜,但他善良的心,讓蘇苗青很感動。況且她上三年中專的大部分學費都是他供的。蘇苗青暗暗地想,等自己以後長本事了,一定要幫姐姐好好照顧她的孩子。

一直忙到晚上七點,媽媽才做好豐盛的“洗塵宴”,她要為女兒好好補補。全家沉浸在團圓的愉悅氛圍之中。蘇苗青加以修飾和渲染,手舞足蹈地向媽媽和弟弟妹妹們講述著北京的一些軼聞趣事,隱瞞了自己所有的不快。她不想讓家人為自己有丁點兒的擔心,否則,她再次返回北京讀書的打算就會泡湯。

“青青,你的心野夠了吧?這次回來,肯定不想再出去了,在家萬事好,出門一時難。我給你大伯說了,讓他在咱城裡幫你尋思個工作來做。再說啦,你也老大不小了,可不能總出去瘋,你看看,和你一起玩到大的夥伴豔珍她們,說好婆家的說好婆家,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