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尊敬,就像我這樣的人都直接提拔為大夫,給予很高的待遇,還怕招攬不到人才,因為人才不去他那裡輔助他,國家就不能昌盛。可是,尊駕呢?說句大不敬的話,你妄自矜大,簡賢慢客,讓我就站在這裡,即使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治國外交的方案,也不會告訴給你。如此輕慢客人,誰會到你這裡來啊!你的國家不是將要滅亡了嗎?難不成還是周公那樣治理國家的人要滅亡?”
宋桓公聽了甯戚這番解釋,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些都是真知灼見,很有道理,任何一個聰明的國君都不會去和正確的東西作對。特別是在*的年代,對於人才的需求極大,競爭的世界更加需要人才。戰爭的年代對人才的重視遠遠高於和平年代,沒有市場的競爭是不會知道人才的可貴。況且宋桓公也是個十分想做番事業的人,他後來跟自己兒子宋莊公說他這一輩子最敬仰也最嫉妒的人就是齊桓公,經常跟宋莊公講齊桓公的事情,表現出極度的忠誠。宋莊公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了齊桓公晚年最鐵桿的“粉絲”,並且希望成為第二個齊桓公。
宋桓公連忙道歉說:“哎呀!對不起啊!寧先生,我一時不明事理,請先生勿怪!多多指教!”
在一旁的謀士戴叔皮見宋桓公掉進了甯戚的套子裡,連連揮舞腰帶暗示宋桓公,但宋桓公“入魔”已深,不理會戴叔皮。心理學的作用就是那麼奇妙,能使傲慢變成謙卑,它就像皇帝微服出巡,一經亮明身份,那些貪官府中的眾人馬上“撲通”跪地。物質不變,形勢卻轉化了,這就是說客。
進入正題
既然宋桓公已經入套,甯戚就可以詳細地說明目前大軍壓境的利弊:齊桓公是名正言順,奉天子之命來*,你是逃會在先,又要違命在後,理曲的戰爭必然是輸定了,而且齊國結集的大軍實力那麼強。何況齊宋兩國實在沒有什麼仇恨,只是一點意見衝突,齊桓公派我來的意思,眼前最好的辦法是講和,不要因此破壞了兩國多年的關係。關係一旦破壞,宋國背後受到鄭國和蠻夷的危險,這邊又和齊國不和,到時候,必定孤立無援。
這麼詳細的利害關係一分析,宋桓公表現出大徹大悟的模樣,連連點頭。
整個對話見《東周列國志》,加上作者的總結和推敲。
為了杜絕小人的譏諷,鞏固自己的地位,甯戚雖然走了一招險棋,但這不失為是一招好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他在齊國的地位日益穩固。
《左傳》莊公十四年傳:“取成於宋而還”。成就是講和,但實質上是宋國妥協。
甯戚帶著宋桓公送給齊桓公的幾車禮物回來向管仲交差,沒有人比管仲更高興的,他發現了一把上好的利器,對於以後實現抱負有很大的幫助。管仲立刻把幾車禮物轉送給了周王的“欽差”單伯帶回去,一來是給周王獻功,讓他以後更堅定地支援齊國,二來是宣揚齊國不是為了貪利,而是奉行厚往薄來的政策。
半年的功夫就收服了中原兩個大國,可以說對外戰略非常成功,但這只是在外人看來的,管仲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臣服,也就是所謂的“嘴上服心裡不服”,心服那是以後的事情,他沒有去想,目前,中原還有一個大國沒有收服,就是河南鄭州一帶的鄭國。可是,已經用兵半年多,士兵有些怨言,況且長途跋涉恐怕不利,只能暫時回國休整,但是,一旦中止行動,就好像一輛熱氣騰騰的車在冬天冰凍裡停下來,馬上就會丟失熱量。
俗話說:乘熱打鐵,怎麼打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段動 亂的鄭國史
上學時候,數學成績好的人都知道,解一道煩瑣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