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在中國,教師們、醫生們、公務員們、甚至專家學者們是不是也彼此彼此呢?這樣,人不是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嗎?哪有生活的真正意義啊。當人們的生活意義全部沉浸在“錢”中時,是必然要出現這些令人痛心的現象的。因為人們只追求錢,而不懂得什麼叫財富。當然就更談不上財富的創造了,這必然會導致我們創造財富的動力的枯萎。
財富的創造即人民幣流現在已明顯枯竭,這個現象在2005年就開始發生了,量化的指標告訴我們在那個時候GDP的表面增加已經全依仗房地產的增加了,到了2009年還是量化指標告訴我們GDP的增加竟然全依仗土地價值的溢價了。這種枯竭必然導致分配上的恐懼,分配上的恐懼必然導致分配權力的瘋狂。
這樣,一個空前的矛盾出現了:一方面新財富不再創造,另一方面我們卻需要財富流出來維持國家的核心利益。這必然要導致一場空前絕後的鬥爭。 在國內,這種鬥爭日趨白熾化。國家一方面要與既得利益集團鬥爭,儘可能減少財富的流出和損耗,另一方面國家需要壯大自我,準備迎接外部挑戰。當然兩個方面的“成本”都會轉加在廣大民眾身上。具體戰場當然是在股市、樓市,當然還有隱藏的醫療、教育、就業等等各個分戰場。
最近樓市戰場特別熱鬧,有些經濟學家已經開始分析樓市火爆的成因,比如其中一種觀點認為是分稅制造成的,即強調稅收槓桿明顯有利於中央政府,而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就不得不追求“土地財政”。筆者認為,這仍然屬於用現象來解釋現象,或者說是用所謂深層次的、隱藏中的現象去解釋表面的人人皆知的現象。筆者認為,真正深層次的原因是焦慮,是既得利益集團內心充滿了焦慮,並逐漸演化為恐懼造成的。這場暴風雨就是筆者提出的新財富觀對中華民族的洗禮,它對後人的影響應該絲毫不亞於新文化運動。
新財富輿論的打造,首先應該從教育著手。新型的教育必須排斥應試教育,排斥掉應試教育的思維。手段呢?
中國的教育是唯“高等教育的門檻”——馬首是瞻!高考制度不僅不能淡化,更不能取消。而是要把它強化,強化的方法是“濃縮”,即反高考擴招之路,而走“精兵簡政”之路。直白說,將現在高考規模每年招收600餘萬人縮減到每年,只招收75萬人!
這75萬人是怎麼估算出來的呢?我們前前面曾經說過,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客觀上,現階段只需要,當然也只能容納約2000萬大學生,考慮到社會需要一個裕度、還得需要一些注水的大學生啊,這樣,我們全社會還是需要約3000萬名大學生的總量。而更新速度是40年(一個大學生的工作年齡大約從20歲一直到60歲),於是,我們就算出每年需要培養75萬大學生。
這是一個數量上的重新規劃,我們還得需要一個質量上的規劃。這是一個真正的藏富於民的規劃,使新一代的大學生們擁有新的財富觀,從而擺脫舊有的、小江湖的、小農的、半自卑式的價值觀!
具體的操作應該是這樣的:
使各大學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即給各個大學真正面試的機會。
全國統一高考要予以恢復,各省自主招生完全是個不倫不類的、有封建割據嫌疑的“非法操作”。但統一高考只限於筆試。它的意義在於給予所有底層的、大部分來自於農村的子弟們以“向上的通道”,這是他們和他們父母等最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大學的資金來源對於公立大學而言,全部是國家撥款,斬斷其他任何“邪惡的資金”來源;對於私利大學,各級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它財政撥款“一分錢”。
以上3個手段的目的是使大學重新變成淨土,大學的經營者不應再以經濟利益掛帥。不僅需要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