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
三穗堂是豫園的主要建築之一,取名三穗,寓有吉祥之意。在清代曾是上海地區政治經濟的活動中心;文人紳士在這兒慶賀聖典和“宣講對諭”。堂內陳設的傢俱是名貴的清代紅木傢俱。
黃石大假山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黃石大假山,由明代的疊山高手張南陽堆疊。進入此山,遊人恍如置身於重巒疊嶂的真山之中。鑄造於元代的鐵獅子是園內最早的文物之一。造型生動、製作精美。銀杏樹位於萬花樓前,高24米,相傳為建園時園主人親植,至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萬花樓東面的穿雲龍牆為豫園特色。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為鱗片,整條龍似欲昂首騰雲,穿向雲天,象徵著炎黃子孫蒸蒸日上的騰飛。
點春堂建於清道光初年(公元1820年)。1853年9月—1855年2月,為上海小刀會起義的指揮部。現陳列著有關起義的文物。1985年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和煦堂因面山背水、冬暖夏涼、“和煦溶溶”得名。陳列的榕樹根傢俱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其用材和造型為國內罕見。
會景池畔“觀魚“也是遊覽豫園藝一個專案。紅鯉魚色澤鮮豔,成群結隊,頗為壯觀。
“玉玲瓏”是豫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原是北宋年間花石綱遺物,具“皺、瘦、透”之美。
面對玉玲瓏是主人的書房玉華堂。玉華堂內是典雅的明代書房擺設,書房的書案、畫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傢俱的珍品。
玉華堂前的白玉蘭樹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樹。
玉玲瓏西面的得月樓,高二層,三面臨水。月明之夜,登樓觀月,水中倒影皎潔;樓上陳列著鑲嵌大面積癭木面的紅木傢俱及描金雕花紫檀木多寶櫥和黃楊木根雕等名貴文物。樓下的回廓,簷下有各種不同形狀寫法的壽字,故名“百壽廊”。過環龍橋是內園。內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原名東園,現為豫園的園中之園,面積僅二畝一分八厘六毫(0。36英畝),但十分精緻,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應有盡有,是一個儲存較好的清代小園。古戲臺建於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雕樑畫棟,藻飾精美,被譽教育界“江南第一古戲臺”,呈穹窿形的藻井,裝飾華麗,構造合理,能有助於取得良好的音響效果。
散佈於豫園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緻。《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豫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建園時即和書畫結緣。明代著名書畫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額、揮毫作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發起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成了海上畫派的濫觴。經過多年積累,豫園現珍藏書畫、傢俱、陶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豫園由於她的鮮明的民族風格享譽世界。修復開放近四十年來接待了包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總統克林頓、德國總統赫爾佐克、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古巴共和國國務委員主席卡斯特羅等外國貴客在內的一億多中外遊客。優秀的中華民族遺產總是受到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1999年在豫園建園440週年之際,江澤民總書記欣然應邀為這座江南名勝題詞“海上名園”。用黃山石勒刻的題詞石矗立於豫園大門內,成為豫園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大奇領著眾美女來到豫園的茶館喝茶。服務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茶館的工作人員一見一下子來了這麼多的美女都吃驚不已。其中有兩個工作人員開始對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