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號小結局。所謂小結局,就是說其實後續還沒有寫完,但就整體規劃而言,也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在這個時候結束,唯一的好處是,雲錚依舊只是“少帥”,不違背《極品少帥》這個書名。而繼續寫下去的話,就有可能……
嗯,後續的情節,也許會在今後出續集吧。感謝各位一年來的關心,《少帥》一書寫到這裡,我雖然對其中很多地方也有不滿,但有一點我還是滿意的,即沒有無故斷更一日。
祝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卷五 千軍萬馬避白袍 第59章 天府之戰(二)
冷家跟西川叛軍打了這麼久,已然都有些筋疲力盡,周家精銳的關中軍一到,自然銳不可當。劍閣、陰平關之冷家守軍早已調去與西川叛軍周旋,此時劍閣、陰平關天險防守極其薄弱,一旦被攻擊,很快失陷。四川的大門,已經向周曄敞開。
四川據長江流域的上游,故歷代經營天下者無不汲汲於四川的上游之勢:以北方進取南方,取得四川便可順流長驅,直下東南;以南方對抗北方,確保四川可以屏護上游,確保江南形勢的完整。
在統一戰爭中,四川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四川地區在戰國時期為巴、蜀之國。巴、蜀分據兩川(川東、川西)。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趁巴蜀兩國相攻,遣司馬錯統兵伐蜀,擊滅蜀國而並其地。史載“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秦取巴蜀,不僅增強了其國力,且改變了對楚國的戰略態勢。巴蜀之地成了秦脅楚、攻楚的一個策源地。在秦與楚的外交鬥爭中,可一再看到諸如“一軍下黔中”、或者“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之類的威脅。秦據漢中、巴蜀,大大削弱了楚國的地位。西漢初,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巴蜀之地為其統一戰爭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
如果說四川的戰略意義在秦漢時期還是潛在的,那麼,秦漢以後,隨著南方地區經濟的開發和社會政治力量的興起,四川地區的戰略意義開始突現出來。
三國後期,鄧艾剛剛滅蜀,即上表建議經營蜀地為伐吳作準備:“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備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徵而定也。”鄧艾雖死,但後有王濬在益州經營水師,圖吳上游。西晉代曹魏後,羊祜上表陳伐吳方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會襪陵。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盪,雖有智者不能為吳謀矣。”後來西晉滅吳之戰,基本上按照羊祜等人的建議展開。
自此之後,“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局面一再啟發著以北方圖江南者的戰略思路。前秦苻堅伐東晉之戰的進軍部署即與西晉滅吳之戰如出一轍。前秦建元九年(373年),前秦已攻取梁、益二州;建元十四年(378年),作為伐晉之戰的前奏,苻堅遣軍攻打襄陽,並欲親自出徵,涼州刺史梁熙諫阻苻堅出征,並陳伐晉方略:“陛下必欲廓清江表,亦不過分命將帥,引關東之兵,南臨淮泗;下樑益之卒,東出巴峽。”伐晉之戰拉開序幕後,前秦除以苻融、慕容垂分別率軍趨淮河和襄陽外,另以姚萇督益、梁二州諸軍事,率蜀地之兵順流而下;只是前秦戰爭準備不充分,以至淝水一敗而全域性崩潰,未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