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公式或者反應過程。但是,元素的發現就不是一個單純看運氣的過程了。
因為,元素週期表早在諾貝爾獎設立前四五十年就出現了。
只要人類在基礎物理上的只是不至於有太大的謬誤,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就是放之宇宙而皆準的存在。宇宙中所有有可能存在的原子種類【不包括奇異原子】,都在這一百一十八個序列號之內。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元素,化學性質都做出了預言,空氣中好像都蘊藏著指向這些新元素的蛛絲馬跡。
而當時的化學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門捷列夫留下的指示,順著那一點點線索,根據元素週期表上關於該元素化學性質的推測,猜測這種元素有可能在什麼地方富集、可以透過什麼方法提煉。
而當一種元素被發現之後,其他與之相鄰的同類或同族的元素的發現,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嚴格來說,那些在門捷列夫之後的化學家,從來都不是“發現了一種新元素”,而是“證明了某種已知元素真的存在,並發現了它的單質的製取法”。
而在王崎印象當中,真正因為發現一種新元素以及其製取法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三例。
亨利·莫瓦桑,1906年,因發現單質氟的製取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瑪麗·居里,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埃德溫·馬締森·麥克米倫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1951年,因發現超鈾元素而獲得諾貝爾獎。
1951年之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和埃德溫·馬締森·麥克米倫陸續又發現了集中超鈾元素——他們兩人連同之前,一共發現了九種元素,元素週期表的九十四號道一百零二號就被這兩人包了。之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還獨自發現了一種。
但是,之後發現的超鈾元素,加起來也不值一個諾貝爾獎。
原因——原創性不足。
一種元素被發現之後,發現剩餘的同型別元素被發現也只是時間問題。所有超鈾元素加起來也就只值一個諾貝爾獎。
之後,按照王崎的估計,只有一百一十三號之後的幾種“自然界一般不會存在,但人工可以製取出來的元素”,或者元素週期表的極限——一百一十八號元素的製取法才有摘取諾貝爾獎的希望。
但是,彌天昭的零號元素製取法,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諾獎級別的。
零號元素並不在元素週期表之內。在焚金谷的逍遙修士“鱷神”盧瑟福提出“中子”的概念之後,才有人做出的一種猜想。在彌天昭之前,大家也只能說“這個很有可能存在”,但沒有人預言這種元素一定存在。
因此,彌天昭實際上的成果,是包括了“推論並肯定零號元素存在”與“證明存在”“完成製取法”三個方面的,單論“原創性”其實高於任何一個諾獎級別的元素髮現。而且另外,第零號元素意義重大。它遊離在天序表之外,是相當於天序表的“特異點”。若是透過對零號元素的研究,將零號元素納入天序表之中,就是對焚金谷元素理論的一個巨大補完。
另外,還有對中子性質的研究,也可以從零號元素入手。
這一個諾獎級別成果背後,還跟隨著許多高度同樣不低的成就。
可以說,王崎這樣問,就是在打探一個諾貝爾獎級別成就的方向。
“若是不方便提及的話,抱歉。”王崎搖搖頭:“是我唐突了。”
彌天昭搖搖頭:“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太保密的內容。我想的話,按照常規,焚金谷很快就會有一系列人對第零號元素進行集中的研究,而研究的要點無非也就是那麼幾個——衰變鏈分析、陰極射線管、氣泡室、掃描隧道入微鏡……當然,試著和什麼東西反應一下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