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真的失重,就是指在飛機艙內搭攝影棚,然後讓飛機在高空中飛拋物線,下降時的速度採用自由落體,這時可以做到飛機內的一切完全失重。為了湊足拍攝時間,一般飛機會飛多個拋物線,每次製造出25秒倒30秒的零重力狀態。這樣做的優點就是真實,甚至可以拍攝到物體包括液體懸浮在空中的樣子,人體也是真的失重,演員有著切身感受。採用這種方式最經典的就是《阿波羅13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把這個場景處理好的電影。但是,這樣做的缺點就是成本較高,而且拍攝時間太緊,一次只有25到30秒,所以現在主流還是更傾向於假失重。
本來謝思清也是採用第一種,吊鋼絲加電腦特效。
不過後來,在看了大量假失重形成的效果之後,覺得彆扭。
雖然這樣做成本低,可操作性強,但畢竟重力還是在哪裡,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擺脫。鋼絲只能從整體上低效重力,但是具體到細節,比如人的頭髮,就明顯能看出很假,根本不能模擬真正的零重力。
當時,謝思清說:&ldo;表現力太弱了……&rdo;
鍾揚站在他的身後,點了點頭:&ldo;嗯。&rdo;
他也知道謝思清是完美主義。
謝思清坐在那考慮了良久後,才說:&ldo;用真的失重吧。&rdo;
鍾揚笑了一笑:&ldo;好。&rdo;
具體操辦這件事的也是鍾揚。
他和一位好萊塢的知名導演比較相熟,那位導演幫他聯絡到了一架曾為幾部影片幫過忙的零重力飛機。
這架飛機本來是nasa訓練太空人、模擬失重狀態而進行改造的。
後來,參與過一些電影的拍攝,也組織過各種體驗活動,甚至還有醫生上去模擬在試驗時能不能做好一臺手術。
因為這架飛機專門為訓練失重使用,所以裡面比較地空,艙內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讓人搭攝影棚。
劇組在裡面佈置了飛船密封艙‐‐和火山上那那個假密封艙完全一樣。
本來謝思清打算火山上的戲全部完成之後再來拍攝這幾場,沒有想到這個佈景的過程比預計的快了很多,於是謝思清他們臨時決定暫時離開歐洲先拍失重這段,爭取早日還了飛機,可以少花點錢。
真正拍攝之時,麻煩還是很多。
那些天裡,飛機飛了好幾百次,還是沒有拍攝完畢。
這裡面主要戲份就是鍾揚的。
失重狀態下人會想吐。這種失重-正常-失重-正常的迴圈下,更是一定會吐個不停。
之前拍過這種戲的演員都說這簡直是非人折磨。
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這非人折磨,也是這方法沒有被普遍採用的原因之一。
然後,在最後一個鏡頭ng了多次之後,謝思清看著監視器裡面的那些畫面,沉默了很久後,說:&ldo;過了。&rdo;
&ldo;過了?&rdo;鍾揚笑了一聲,&ldo;我知道自己表現並不好。&rdo;
&ldo;挺好的。&rdo;謝思清說,&ldo;出來吧。&rdo;
鍾揚出來也在監視器上看了一看,轉頭盯著謝思清說:&ldo;這個叫挺好的?&rdo;
&ldo;嗯。&rdo;謝思清說,&ldo;別再來了。&rdo;
&ldo;你在想什麼呢。&rdo;鍾揚又說,&ldo;明明就不滿意。&rdo;
&ldo;我沒有不滿意。&rdo;謝思清搖搖頭,&ldo;我覺得挺好的。&rdo;
那邊鍾揚嘆了口氣:&ldo;我知道